插画关于夜空下的植物-关于植物的手抄报怎么画

飞往深空、火星和月球,也探索自己内心的宇宙

7月4日,中国空间站航天员进行首次出舱活动,太空行走约7小时;7月11日,维珍银河的“团结”号太空船载着包括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在内的机组成员完成亚轨道试飞;同天,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行驶超过400米;7月20日,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号飞船也将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送入太空

这些“来自未来”的技术都在近期发生,完成了人类遥远的、古老的梦想。对普通人来说,我们也可以在这个时间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宇宙。所以,我们将七月书单的主题定为:

探讨

宇宙和内在

这当中当然少不了像《野未来》《齐马蓝》这样的科幻文学,也有《地球2.0》《终极观星指南》这样的科普读物,而《重走》《无隐私时代》《体内火焰》这样的书籍则更强调对历史、当下和内在的思考。除此之外,这一期书单也特别推荐了杨利伟的“旧书”《天地九重》。

电影《大佛普拉斯》中有一句台词:“

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那么希望这份书单能帮助你在太空时代里,揭开内心宇宙的奥秘。

《体内火焰》是陈思安的最新短篇小说集,由“体内火焰”、“鹦的腹语术”、“口技表演者”三个部分组成,***五十八篇小说。关注到这本书是因为西川的评价:“她的小说是有些狂想的寓言,邪门的富有冲击力的行笔与我们身边平庸的写作拉开了距离。”简单阅读几个短篇,你就能发现这绝不是过度褒奖,而是中肯的描述——作者从我们最熟悉的生活日常出发,却在细微之处发挥着超越宇宙的想象力,

探索着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进而发掘人类最精微的思想意识

。而作者体内跳动的火种,很可能演变为读者刹那间的灵光一闪。

出生于1973年的德国比勒菲尔德。自1992年起担任自由记者并开始创作专栏,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品屡获奖项、畅销全球的作家。

《梦海》是她继2013年出版畅销书《小小巴黎书店》的第二部长篇作品。或许很多人都会想过,

在我们弥留之际,我们或我们爱的人会经历些什么?

亨利,一位成功的战地记者,在与素未谋面的儿子相见的前一天昏迷不醒,长久的半梦半醒中,他不断与生命中的重要角色们相遇又分离。在扭曲的空间与时间的叙述下,你会经历和观看大卫·林奇《穆赫兰道》一般的迷幻体验,在懵懵懂懂中突然对生命恍然大悟。

东南亚温暖的热带气候与神秘的东方幻想总让西方人痴迷,但这里的现代性和战乱又使人幻想破灭。而《季风吹拂的土地》正是一部关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及其面临问题的反思和剖析。作者迈克尔·瓦提裘提斯在东南亚生活近四十年,曾先后担任BBC记者、《远东经济评论》编辑、调解冲突的中间人,他的写作不仅真实、专业,还透露着一股在当地真正生活过的“关怀和忧虑”。

去听文景在建投书店办的新书分享会时,听到嘉宾说,当你把这本书看成

一门课的讲义或是目录

时,就能理解这本书的结构:每一章都像是开启了一个新的问题,当你希望深究时,却发现自己只能去查询其他的资料。

附:点击这里阅读

杨潇专访

最震撼的故事只需要最朴素的述说

——这是我看完本书的感受。在微博上流传的关于“神五升空”的截取章节已经足够引人入胜,作为一本覆盖了杨利伟一生的自传,这本书的细节之丰富,内容之独家已经不是最大的亮点,最重要的是它带给读者的“体验感”:就好像在阅读一个人的人格。

比如诚实、比如幽默、比如分享。看罢本书,不得不敬佩航天英雄的“心性”之专注,那些关于集体主义、纪律、理想、信念等这个时代鲜有讨论的内容,也在杨利伟高尚的人格下显得熠熠生辉。

《地球2.0》是一本关于人类不断探索地球乃至宇宙未来可能性的科普类图书,由英国BBC《聚焦》杂志授权出版。

书中不但概述了目前为止人类所了解的大部分太空理论——大爆炸、相对论、引力波、暗物质等,一次性全面解读不但给足了打造地球2.0的理论基础,而且聚焦于今日今日地球面临的人口、资源、气候、环境等问题,

和读者一起探索解决方案,是一部真正的人类地球***建指南。

在本书中,可以探索人类家园在宇宙中的各种可能性,既是为了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是为了探寻那些未知的智慧生命体。

一个对观星常见的误解是:这是一项门槛很高的活动。其实不然,很多夜空奇观不用费什么力气、也不用花什么钱就能体验,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份实用的指南。

作者从近50年的观星经验中,总结出了57种必看的夜空奇观。

除了深入浅出的天文知识,本书的重头戏则是告诉你——什么时候肉眼就可观星?如何选择正确的望远镜?应用程序该怎么用?相关资料该怎么查?

人们牺牲睡眠时间,只为看见尽可能多的宇宙。无论是流星、日食、极光还是幻月,这些美妙又神秘的天文现象不仅能提供特别的观赏体验,更为渺小的人类揭示着浩瀚宇宙的某个基本方面。而作者毫无保留地分享接近宇宙的方式,是因为他相信,宇宙之美属于每一个人。

看过《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的观众不会不记得这一集,粗粝的笔触、深邃的色调,艺术家齐马在最后一个作品中拆解了自己,变成最初的样子——泳池清洁机器人。这本书的原作者阿拉斯泰尔·雷诺兹是大卫·芬奇的御用编剧,亲自操刀改编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齐马蓝》《天鹰座裂隙之外》为《爱死机》第一季的第7集和第14集,而图书《齐马蓝》收录了包括《齐马蓝》在内的13篇科幻短篇小说,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地球上不远的未来,有的则是跨银河系的新太空歌剧,但都保持了雷诺兹的写作风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深邃厚重的思想内涵,并在科幻故事里

不断地向哲学追问

《野未来》是一本科幻现实主义小说集,小说中的角色,出租车司机、人像摄影师、机场保安虽然生活在未来,却在有意无意中回归旧日生活、保持旧日习惯、满足“落后”的状态。这些活在未来的人,好像找到了躲避焦虑的办法。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能清楚分辨出我们

到底有没有真真实实地活着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赛博世界,真实生活的空间却极端有限,这本书也很好地抒写了现代人类在信息冲击下的精神困境。

镜子是一个非常迷人的主题,不仅因为它在“认识自我”这一神秘领域所能发挥的辅助作用,更因为它背后可以延伸至文学、艺术和哲学领域的思考空间极为广阔。这本书就是对这个广阔空间的一次极具“流动性”的讲述。

作者巫鸿是博学的美术史家,也是引人入胜的讲故事者。他以近现代穿衣镜为主角,

把奢侈品、绘画、影像串联在全球流通里,探寻这些流通是如何发生的。

从凡尔赛到紫禁城,从怡红院到养心殿,从辛亥剪辫纪念照到莫里索的《赛姬》,文字以小见大,配图丰富精美,读起来妙趣横生。

滑动看内页

像是一捧刚刚收集好的花束,就这么被汇编成册送到你的手中。从路边的菊花到充满异国情调的温室百合,植物插画师阿德里亚娜·皮克从世界各地收集标本,制作了这本汇集27个科***计数百种花卉的插画集。本书不仅按照不同的科组织排列,通过特写、横切面、花朵和叶子的插图,展现花朵的特征,还从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讲述了花朵背后的民间传说、文化传统、花语内涵,让整本书成为

书架上最美、最显眼

的一册。

本书收录了当代美国文化偶像琼·迪恩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二十个短篇。在她碎片化的叙述中,可以窥见到“二战”后美国繁荣表象下的失序现实。

当提到为何会为本书取名为《向伯利恒跋涉》时,琼·迪恩表示这篇文章代表了她第一次直接而坦率地去接触和描述万物在消散的证据、一切在解体的证明。在这片虚无的土地上,文字创作无异于陆上行舟,如果撕开那些近乎可笑的伪装,露出的便是属于美国一个特殊时代的真实灵魂。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是作者饶平如在相伴一生的妻子毛美棠去世后,借由画笔和文字对两人***度时光的怀念。六十年相守不易,战乱、劳改、病痛,即便分隔两地,他们也依然选择

用一封封信件跨越山海,陪伴彼此。

而故事最终截止在去年四月,“平如去找他的美棠了”。

《平如美棠》更像是站在读者立场的书名,让人以一种“站在画外”的第三方视角见证这段动人的感情;而《我俩的故事》则刚好对应文字部分的主观表达,作者用“我”的第一人称口吻记述了两人的一生。

但无论是哪种视角和口吻,书中的所有线条、色彩和文字其实都在为封底的那一句话增加重量:

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英国知名小说家戴维·M.巴尼特继《孤独梦想家》的又一力作,讲述执意要转到电影研究专业的女孩珍妮在与父母闹翻之后与“日落长廊”公寓的怪咖们相遇后发生的奇妙故事。

这本书不仅关于人与人相遇的温情回顾,更是

一本关于“黑色电影”的百科全书

。在这里不但可以跟着珍妮和她的朋友们看到比利·怀尔德最伟大的作品《双重赔偿》,也不会错过希区柯克的经典长片《迷魂记》。或许在这些电影中,珍妮和她的朋友们都找了属于自己的终极答案。

芬兰女作家塞尔雅·瓦哈瓦的第二部作品《这里无事发生》探讨了一个重要问题:

时间真的会治愈一切吗?

对小女孩萨拉和她的爸爸来说,“时间会治愈一切”是一句废话,面对妈妈的坠机,这对父女仿佛被时间永远困住了。而当父亲逐渐从伤痛中走出时,萨拉的时间又该何去何从呢?塞尔雅·瓦哈瓦用轻盈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在极寒之地的温暖故事。有时“无事发生”便是好事。

如果我们想读一份最诚实的自我剖析,《让我独自一人》是不能错过的一本书。

1930年冬天,罹患肺结核的作者玛赛勒·索瓦若被迫独自住进疗养院,同时收到了爱人的分手信。她写下了四封并未寄出的回信,每行里都透露出一种简洁的悲伤,以及直面死亡的勇敢。尽管在四年后,索瓦若不幸病逝,但她在

这些书信中透露出的女性尊严

打动了无数法国文学家,让这些书信在九十年间不断再版,甚至被搬上了舞台。这部小说像是女性视角下的《恋人絮语》,它所讲述的不光是爱情,更是一个敏感的知识女性的一生。

神经医学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让奥利弗·萨克斯的文字像医学显微镜一样发挥功用:在《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一书里,他放大了自己过去八十年生命中经历过的种种记忆和故事,将它们投映到整个人类生命和生存世界的宏观幕布上。

这本书

在脑科学、心智认知和博物、艺术之间不断穿梭

,包含了从1980年代到萨克斯去世前几周所写的近四十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科学界的莎士比亚”的童年回忆、临床经历以及晚年思考,带领读者一同思考人类生存的复杂性。

55道触及中国人灵魂的食谱,14篇兼具知识与文化的饭桌观察,横跨6城的市集风采,加之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同构筑出一幅对当代中国餐桌的精妙写生。不仅有名厨在书里公开的实用秘籍,更有关于食物出产、烹饪原理、饮食文化等多方面的趣味讲述。看完才知中国人会吃,不仅因为我们爱吃,更因为我们懂得“吃”所代表的生活之道,以及

平民智慧

的独特价值。

在个人隐私日渐消亡的时代,我们在平衡自我宣传与曝光过度之间困惑不断。作者写这本《无隐私时代》的目的十分简单:与每个正在承受社交压力的人分享“不被看见”的价值与乐趣。

作者善于以那些你我都经历过的日常小事为起点,展开对于“消失”的思考。论述横跨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及艺术等多个领域,从Facebook到《达洛维夫人》再到冰岛的地貌,行文旁征博引,为我们观察那些熟悉的事物提供新视角。尽管

围绕着的是“隐私”这一敏感又严肃的话题

,但又有诗意与宁静贯穿其中,让无论“社交控”还是“社恐人”都能学到舒适实用的“消失之道”,从而找回属于自己的时间。

全球最大娱乐公司迪士尼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在书中回顾了自己45年的职业生涯,首次分享了《复仇者联盟》《星球大战》等超级IP的诞生过程——作为本书的主体内容,由于叙述角度完全来自罗伯特·艾格,因此你能看到许多令人动容的细节。仅从序言阶段,就呈现了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幕前一周惊心动魄的过程,一周之内,困难重重,但你会发现在解决所有困难的过程中,罗伯特

除了必须动用专业知识的“冷静”,还容纳了他本人无法抑制的情感和泪水

。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的角色、朋友般的同事,这大概更符合我们心目中迪士尼的形象,也和大部分成功学和大公司方法论都不同。本书不是迪士尼公司的“作品”,却是迪士尼的加分之作。

撰文:Andy、玛鲨、J、HaN、Lili

关于植物的手抄报怎么画

关于植物的手抄报怎么画方法如下:

首先在顶部写上“绿色天堂”的标语。

然后在左边画写字框和树。

接着在右边画两个不同形状的写字框和花朵装饰。

最后把画好的元素都涂上相应的颜色即可。

植物(Plants)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据估计现存大约有450000个物种。

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温度、湿度、光线、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借助光能及叶绿素,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供植物体利用。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机体,均属于生物。生物应分为几个界,把能固着生活和自养的生物称为植物界,简称植物。

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释放氧气后,剩下葡萄糖——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作为植物细胞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