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书店吗?

不会,那时候穷人不会读书写字,贵族自然有钱请人抄书。在纸发明之前,都是楔书、简牍、帛书,成本非常高。据估计,书店是在纸发明之后才兴盛起来的。

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期,就有图书交易活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 ~ 87年),在首都设立国子监,并设立郡国学。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书店应运而生。杨雄(公元前53年~公元7年)在《我的儿子》一文中说:“好书,不是仲尼,也是书。”这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早提到“书店”一词的。

当时书店卖的书都是抄在竹简和丝织品上的字的抄本。纸发明以后,就抄在纸上了。东汉时期(1 ~ 3世纪初)出现了抄书的人,他们被称为仆书。比如东汉著名人物王普说:“穷则不能为官,用竹简可以在洛阳写仆役书。”魏晋南北朝称为京生。有些书商是自己抄书卖书的记账员。

簿记员的出现和纸张的发明促进了书店的发展。南北朝时期(5-6世纪),书店已遍布洛阳、长安、大同、安阳、南京、成都、江陵等地。到了唐朝(7-9世纪),抄书非常盛行,书坊里也卖字画。唐朝的《尚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京师大师孙瑛,名闻其父名:钟嵘,亦是书画鉴赏家。他素质好,是名门望族的宝贝,手多,逃不过真伪。”

初唐发明的雕版印刷再次促进了书店的发展。晚唐至五代(9 ~ 10世纪),成都、长安等地书店众多,刻版出售历法、佛经、书法书籍、小学、选本、阴阳占卜书籍。宋朝时期(10世纪末~ 13世纪),书店出售的印刷书基本上取代了抄写书。书店中心始于开封、洛阳、成都,后迁至临安(杭州)、建安(今福建建瓯)、建康(今南京)、眉山(四川眉山县)。建安俞氏家族自北宋开始经营秦邮堂书店,横跨南宋、元代、明代,历时数百年。到了元代(14世纪),庐陵(今江西)、梧州(今浙江)、萍水(今山西)等地的书店也很繁荣。到了明代(14世纪后期至17世纪中期),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成为中国“书集四地”,即图书集散地。当时书店主要印刷销售文艺类书籍、日用类书籍、医书及攻略、字书、韵书、书、文选、经典、科举分册等。清代(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北京琉璃厂、南京三山街、苏州长门形成了较为繁荣的书店一条街。

19世纪,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后,现代资本主义出版业开始出现,促进了图书出版的发展。但当时书店、书店、出版社等。,大部分是从事出版和发行的机构(有些也从事印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实行出版、印刷、发行的专业化分工,从解放区发展起来的近千家新华书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有书店,专营图书发行。社会主义改造后,私营书店逐渐成为国有书店。80年代初,集体和个体书店发展迅速。西方的书店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古罗马的书店集中在元老院大厅和罗马广场附近的繁华街道上,书店门口的柱子从上到下标注着正在出售的书名。在1和2世纪,希腊就有书店抄写书籍出售。在中世纪的欧洲,书店附属于大学,大学附属于基督教堂。书店不仅卖书、抄书,还批发给流动书商在各地销售。15世纪中叶,j·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后,教会、政府、大学、改革派、激进派都用印刷术出书,宣传自己的主张。此时的书店已经成为集作者、印刷商、书商于一体的运营机构。65438年至0786年,英国政府在伦敦建立了女王书店,主要出版和销售官方文件和议会文件,并在伦敦、爱丁堡和贝尔法斯特设立了分店出售书籍。19世纪,欧洲的书店发展迅速,逐渐从出版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些专门从事图书发行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