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马上要出生了,想给他取名。
叫李渊..李世民撒`好洋气``大唐皇帝!
还可以叫李云龙``哈哈
你也可以参考以下网址希望对你起名有所帮助:
/qjwb/html/2006-10/02/content_1228319.htm
以下是我的摘要,仅供参考:
多少人和你重名 发条短信可查
鉴于重名给人们造成了诸多不便,父母更是绞尽脑汁给孩子起个好听、不重名的名字。公安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和为此次全国姓名调查提供技术支持的北京国政通信息网络公司联合推出了短信查询业务。特别是市民在为新生婴儿取名时可以作为参考。想知道自己的名字在全国有多少人重名,通过编辑短信“SW姓名”可以查询全国取这一姓名的人数;“SW姓名,省份”可查询本省(直辖市)此姓名的人数;编辑“SW姓名,性别”可查询全国这一姓名的男性/女性人数;编辑“SW姓名,性别,省份”可以查询本省(直辖市)这一姓名的男性/女性人数。移动用户发送到10695110,联通用户发送到9951。(每条收费1元)
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杭州市同名同姓按出现次数高低排名前十位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排名 姓名 人数
1 王芳 1773
2 陈燕 1211
3 王伟 1100
4 王燕 1048
5 陈洁 1042
6 陈伟 1028
7 陈杰 1011
8 陈敏 965
9 李萍 893
10 陈超 881
专家建议今后最好起双名
同名同姓的现象在我国古已有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起名字所用的字又比较集中,因此同名同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少人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儿时,不得不捧着厚厚的字典发呆,或者恨不得翻烂字典挖空心思就想找个与众不同惊天地泣鬼神的名字来。
研究显示,由于我国目前有4100个姓,随着小姓人口越来越少,全国人口的重名几率增大。同时,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达到2200万以上,由于父母为新生儿起名随意性大,导致重名的几率越来越高,重名引发的后果已经波及到了户籍管理、邮电通讯、银行储蓄、医疗保险等各行各业,为此,有专家发出了“中国人重名成灾”的呼吁。谁能想到,姓名作为公民专有的一项民事权利,原本只是一个识别符号,然而重名现象却成了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
王大良博士介绍,中国古代不易重名。因为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号”,多个符号指向同一个人,可以使“重码率”极大降低。另外,古人起名字的常用汉字有近3000个,但现在只保留了不到500个。选择范围缩小到原来的1/6,但现在的人口却比古代增加了何止6倍!我国目前能够用来起名的常用字不过3000左右,如果大家都起单名,也只能保证3000人使用。实际上,一些大姓的人口已在一亿上下,我国的总人口也是3000的4万多倍。因此,如果不改变起单名的习惯,只会使重名的人越来越多。
其实起单名的习惯是在建国以后才出现的,风靡于上个世纪60-90年代,近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由于我国大姓的人口太多,而不少人又喜欢起单名,于是,“大姓+单名”就成了违背姓名专指性基本特点的头号杀手。
我国历史上的名字习惯由“姓+字辈+ 名”3部分组成,所以取出的大多是双名。现在尽管不再那么讲究,但起双名仍是今天减少重名的最有效办法。如以可用取名的汉字3000个计算,3000个字两两搭配,至少可以组成上千万个词组,这些个词组都用于人名,对减少同名人的作用显而易见。目前我国一些户籍管理部门之所以要限制人们取单名,要求为新生儿报户口时至少要取双名,其目的也正在于此。
当然,解决重名问题切忌矫枉过正,尤其要克服用生僻字起怪名陋习。有些人在取名时为了不与别人重名,或者为了显示自己学识渊博,往往选用不易让人认识的生僻字。殊不知生僻字让人见了不认识,该读时不读不行,该写时又写不出来,甚至电脑字库里都找不到,无形中增加了自己和别人的麻烦,甚者还要影响户籍管理、人事、银行、保险、交通等计算机终端处理。人名本来是人际间交往的符号,应该是让人一看就明白、一写就会的,否则其名字的社会功能实际上就大打折扣了。
中性化被追捧 名字日渐不分男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取名特点。新中国成立前出生女性人名多为淑兰、淑英、秀英、秀珍等,反映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对女性形象的高度概括;新中国成立时期出生者姓名多使用“军、伟、华、红、建国、建华”等字眼,突出表现了当时的革命文化特征;从70年代开始,出生者名字出现多元化趋势,“伟、涛、勇、辉、静、颖”等名大量出现;八九十年代出生人名逐渐趋向时尚化、多元化,如洋、畅、硕、爽、帅等等,2000年后三字名重新出现在姓名排行前20名上,分别是宇轩、子豪、子涵、浩然,从名字字面看有些回归传统文化的意味。
此外,50、60、70年代出生者的姓名性别差异比较明显,多数名字仅从字面基本就能确定此人性别,而80年代后出生的人则在姓名的性别特征有所弱化,名字的字面含义比较中性化,很多姓名从字面难以判别性别。
见证时代变迁 建国后四大重名期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了纪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特殊时期,当时的很多人都将“建国”、“解放”、“援朝”等词语作为名字,有着鲜明的年代标志,借以表达人们迎接新生活的喜悦心情和美好期盼。
第二阶段:“文革”、大跃进时期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切事物都要向“革命”看齐,与“立场”统一。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红卫”、“跃进”、“东方”等名字,有人甚至干脆就叫“文革”,借以声张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 经过了动乱的“文革”十年,当时的社会从大萧条的局面中开始艰难扭转,人们也重新投身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去。“单名风”也随之盛行,出现了大量的“李刚”、“王勇”、“张伟”等名字,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众经历浩劫之后,一心追求“简单”、“宁静”“朴实无华”的生活心态。
第四阶段:10多年间 从1995年开始,“五格剖象”论逐渐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父母的起名观念。截至2006年,在过去近10多年的时间里,将近85%以上的人取名字都会参考“五格剖象”的测算结果。为求“家宅平安”和“大吉大利”,出现了以“张馨月”、“张馨文”为代表的严重重名现象,此种“跟风”趋势着实令业界人士空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