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就应该没有宰相了,为何又有《宰相刘罗锅》呢?

丞相和宰相是一样的,只是称呼改了,明代以前称呼作丞相,意思是承君之旨,是国家的元首,奉禄万石。宋朝灭亡,丞相之称呼也随之消失。在元代,丞相改称国师或关白摄政。到了明朝,丞相改称宰相,宰字代表掌管生杀大权,相字代表百官之首,掌管大政方针。这个时候,宰相通常有两位,左宰相掌管文事权,右宰相掌管兵权。清代时,宰相之权彻底瓦解。丞相的权力被军机处取代,换句话说宰相之职不再有一人担任,而改为有一帮人分担。军机处的成分主要是以一帮内阁大臣组成,有机会入军机处的包括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亲王,贝勒等等。当时,尚书是全国最高的官职,至于那些“大学士”的称号只是皇上御赐的,就像古代重臣封侯一样,只是清朝不再封侯,以“大学士”代替。被成为“大学士”的人改称“中堂”,位等同宰相。当时刘庸和和绅都有大学士爵位,所以都被称呼为中堂或者宰相。

PS。虽然刘庸和和绅同时被称为宰相,但是他不入军机处,所以官职比和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