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出160件套如意引人关注,你知道如意的由来和历史吗?

故宫展出160件套如意引人关注,你知道如意的由来和历史吗?

故宫博物院新年首展?吉祥如意?正式开展,院方称,此次特地从院藏2000多柄如意中精心挑选160件套,分玉石如意、竹木如意、金属如意、九九如意和其他材质如意等五个单元,全面反映明清时期如意的丰富材质、优美造型、精湛工艺和众多题材。

故宫还给出了简约的参观指南,展厅里逛一逛,满室如意目不暇接;展厅外,神武门上远眺美景,身心舒畅。

众生周知,如意是人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器物,那么它有怎样的历史和由来呢?

如意,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我国南北朝对此物的称谓不同。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和尚讲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物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之,在清朝时,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结一长柄而来。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

虽说如意出于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无疑都是摹仿人的手形,这种创造的构思,也可以说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变成卷云形、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如意,是唐以后的事,并用金玉珠宝制作,不仅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且还增加几分仙气与祥和的神韵。至清代,如意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故有 ?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现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民间,大型如意为厅堂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成馈赠之物,以示吉祥的祝愿。常见材质有金、银、玉、角、牙、翡翠、珊瑚、铜、竹、木等。清雅悠闲之时,文人雅士吟诗咏赋,和着?如意舞?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物。到了明、清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而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头尾两相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便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一柄金丝嵌宝三薰如意,构造十分奇巧:如意的头、柄以及中间处制有三个香薰。器身上金丝所嵌碧玺、珍珠、宝石等亮丽夺目,可称如意中的极品。然而,许多种工艺品一旦发展到过于强调繁复的形式和用料讲究时,其末路也便不远了。

所以,尽管如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民间陈设、馈赠如意之风,还是渐渐淡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