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有哪些咏梅经典诗作?
在我国,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咏梅的不朽诗作。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可以说是我国最古的“民歌大全”,其中收集有写梅佳作——《召南·摽有梅》,此诗生动描述了抛梅求爱的少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成语“摽梅之年”即出于此。那时人们栽培梅树多是为了实用,尚未用于观花。至汉初梅花才种于宫苑之中,开始有品种的区别。《西京杂记》载:“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到了晋代,梅花已成为幸福吉祥的象征。晋孝武帝的太极殿用梅木做梁,并画梅花于梁上以表祥瑞,故名“梅梁殿”。也自这一时期,梅花成了友谊的象征。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后,“一枝春”便成为梅花的别号,以梅传友情自此盛行。
南北朝诗人何逊酷爱梅花,据《杜甫诗注》云:“何逊为扬州法曹,廨舍有梅树一株,时吟咏其下,后居洛思梅,请再往之,抵扬花方盛开,对花彷徨终日。”他所咏的诗精巧清新,轰动当时,被视作文人咏梅之祖。但他的多数题材均为闺怨情思,感叹飘落,基调哀怨缠绵。当时梅花还用于妇女的妆饰。例如陈后主的《梅花落》中就有“佳人早插髻”之句。《金陵志》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即正月初七)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以后的咏梅诗里屡有提及此事。
唐代柳宗元《龙城录》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赵师雄为隋开皇时人,贬谪罗浮。一日傍晚,酒醉于罗浮山中的大梅树下,此时残雪未消,月色微明,忽见一淡妆素服、芳香袭人的女子出迎,他们饮酒戏舞,醒后才知是梦。后来诗文中便以“罗浮梦”喻指梅花,语之成典。到了唐代,梅花跃居花中上品,咏梅之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有提高。李白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引出“青梅竹马”的成语。白居易的“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以梅为知己。此时的咏梅诗由南北朝哀怨缠绵的基调过渡到赞扬梅花的品性上来。例如,来鹏的“占得早芳何所利?与他霜雪助威棱”,齐己的“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等,都歌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风姿。相传唐玄宗时贤臣宋璟,少年时两度应试未中,一度沮丧消沉。一日见墙隅古梅,冒寒而放,由此启迪立志奋发,终于名扬天下。
宋代是我国梅花栽培的盛期,咏梅诗浩繁盈帙,在北宋已有《梅苑》总集出现。南宋诗人陈唏颜搜集前人咏梅诗800首之多,并赓和至千首编理成册。爱国诗人陆游所咏的梅花诗可供查考的就有130余首。他爱梅如痴如醉,曾发出“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感叹。但比陆游更痴于梅花的还有诗人林逋,他一生甘于淡泊,隐居于杭州孤山,不仕不娶,终日以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他的咏梅诗中,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人们称赞,是千古绝唱。
对于梅花的品种,唐时以江梅较多,红梅很少。宋时不但有红梅、绿梅,还有杏梅、白梅等多种,这更增添了赏梅的情趣。诸如淡阴、细雨、轻烟、薄寒、微雪等情景下赏梅更会神韵动人。如杜小山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把窗、月、梅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读来格外使人回味。
元代虽遇兵乱,而艺梅、咏梅之风未衰。王冕隐居九里山中,植梅千株,以画梅、咏梅称著于世。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之句历来脍炙人口。至明清两代对艺梅有较大发展。当时的《群芳谱》、《农政全书》和《花镜》著作等对栽梅所论较详。当然,咏梅的诗作也不少。被誉为“江南奇才”的唐伯虎曾写道:“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把赏梅视作比当皇帝更可取。而“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对画梅亦是情有独钟,如果对梅花没有兴趣的人,他就断然“不爱花人莫与看”了。
纵观历代咏梅诗,大多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诗人自我修养等息息相关。尽管各自内涵不同,但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梅花具有色、香、格、韵的风采和铁骨高尚的气质。近代巾帼英雄秋瑾所吟的“标格原因独立好,曾教富贵负初心”的豪言,更是掷地有声,不同凡响。1961年12月毛主席的“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吟出了《卜算子·咏梅》的绝唱,把咏梅的诗词推向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他既表达了革命者的广阔情怀,也给后人以莫大的激励,真是百读而不厌,万古长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