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暇给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日不暇给
拼音:
[ r? b? xi? jǐ]
解释:
暇:空闲。不:没有 。意思是天天没有时间,现比喻因事物所困而繁忙。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举例造句:
这里实在也是一个令人目不暇给的娱乐天地。
成语典故:
?日不暇给?这则成语的?暇?是空闲的意思。这则成语表示事务繁重,时间不够用。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高槛本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私远矣。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刘邦刚做皇帝的时候,朝廷直接统治的领土不过十五个郡,其余的土地都封给有功的诸侯王,几乎恢复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但是,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不这样做就不能换得这些人攻打项羽,不能换得这些人对汉皇帝名义上的承认,也就不能换得统一与和平。
为了求得一个安全的环境,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秦朝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已经废除,新的还没有建立。为此,刘邦命丞相萧何制订一个国家根本大法,使举国上下有法可循。萧何从县吏一直当到大臣,对民情比较熟悉。早在起义军进入秦都咸阳的时候,他就收取秦朝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等情况。他奉命后,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参照秦朝的制度,制定出了《九章律》。
军事方面也得有个法令。韩信是位卓越的军事家。在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刘邦让他制定军法。大臣张苍是有名的历算家,刘邦叫他制定了有关历数、度、量、衡等的规章制度。他还命博士官叔孙通制定礼仪制度,使君臣之间有了规定的礼节,大家都能遵照执行。刘邦年轻时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了皇帝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太中大夫陆贾喜欢读书写文章,还常常在刘邦面前谈论《经》、《书》。刘邦每天处理政事已经非常繁忙,时间不够用,听多了就感到厌烦。有一次,他骂陆贾道:?我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关《诗》、《书》什么事!?
陆贾又耐心地说:?陛下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可是能骑在马上治理天下吗?自古以来的圣君、贤王,都要研究治理天下的办法,文武不能偏废,国家才能巩固。?
刘邦觉得陆贾说的话有理,便说:?好吧,你既然知书达理,就把秦朝为什么灭亡,我为什么取得天下,以及从古到今朝廷兴亡成败的大事,都写出来给我看。?不久,陆贾写出了十二篇文章。刘邦看后觉得很有启发,就把这些文章编成一部书起名《新琼》。
刘邦还立下誓约,并叫人将分封功臣的文书用朱砂书写,铸成铁券,把它放在金属做成的盒子和石室中。然后藏在宗庙里面,以便永久保存。
就这样,刘邦虽然每天忙得一点空闲时间也没有,但离他所要达到的规模还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