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在琥珀中发现恐龙尾巴的?
它叫做“蚂蚁爬树”
好吧,让我们先看看这块琥珀。我的帅脸也在抢镜(难得放一次屁,请见谅...);
比你想象的小吗?虽然是恐龙,但比不上于谦老师收藏的长颈鹿琥珀(参考郭老师和于老师的相声段子)...
请仔细查看样品:
很乱,对吧?其实左边的两只蚂蚁好像更显眼吧?所以这个标本刚被挖出来的时候就被命名为“蚂蚁爬树”!恐龙的尾巴被当作一小片植物...
但是组长邢立达博士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个“植物”其实是脊椎动物的尾巴!因为从事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研究多年,眼力还是挺猛的。
但是,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完全确认那是恐龙的尾巴,也许是古代鸟类的尾巴?之前,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古代鸟类的样本,包括羽毛和翅膀。第一个用琥珀描述古代鸟类翅膀的人也是我们团队,是一个已经灭绝的反鸟。与今天的鸟类不同,反鸟有牙齿,翅膀上有爪子,骨骼结构也不同。这是一只反鸟翅膀上的琥珀:
虽然我们在写反鸟论文的时候已经拿到了这个恐龙样本,但是由于鸟类样本数量较多,可能会有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因此,在两组样本同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优先考虑恐龙样本的撰写和发表,然后再发表恐龙样本论文。
那么,如何确定这个标本中的尾巴属于恐龙呢?
它真的属于恐龙。
首先,无论是反鸟样本还是这个恐龙样本都来自缅甸克钦,那里的琥珀埋藏非常丰富,已经被研究了很多。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些琥珀可以追溯到9900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我们团队的白明博士还发现了一个新的古代昆虫类群——蜻蜓目,他是论文的第一作者。那是恐龙相当活跃的时期,年代还可以。此外,琥珀中与恐龙尾巴相关的两只蚂蚁是已经灭绝的蜜蜂蚂蚁,与缅甸琥珀中常见的蜜蜂蚂蚁相同,也证明了样本的真实性。它们很可能是在恐龙死后循着死尸的气味寻找食物,被包裹在琥珀里。
此外,由于一些恐龙化石上的羽毛痕迹,古生物学家对恐龙表面的羽毛结构有所了解。不要以为电影里恐龙都是光着身子的家伙。其实我们已经可以从化石上确认很多恐龙都有羽毛了!今天的鸟类是恐龙仅存的后代。我们琥珀样本的羽毛结构表明,它位于恐龙羽毛进化的中间位置,当然属于恐龙:
同时,我们利用多种显微扫描技术对琥珀的内部结构进行了3D扫描,发现有8块尾椎骨。古生物学家虽然没有在琥珀中见过恐龙组织,但是通过化石已经对恐龙骨骼有了很多了解!尾骨的形状说明它不仅是龙的尾巴,而且属于与鸟类关系密切的手盗龙!
因此,毫无疑问,这块琥珀确实是恐龙的尾巴。
恐龙伊娃
于是,这只恐龙被命名为“伊娃”,一个可爱的名字。因为它的总长度估计是18 cm多一点,很可能是一种吃昆虫的小恐龙。结果张宗达恢复的时候是这样画的:
当这张复原图在我们内部讨论组分发的时候,我立刻有一种想把它带回家养起来的冲动。真的很可爱!
但是为什么没有粘到一只大恐龙身上呢?要是有于谦老师的长颈鹿那么大就好了。
这和琥珀的形成有关。琥珀来源于从树上滴下的树脂或内部生成的树脂,通常不会形成非常大的液滴,无法覆盖非常大的物体。而且树脂的粘度有限,不能用很大的力量粘住动物。所以于谦先生的这件作品真的是一个奇迹。
但是,既然我们没有在琥珀上看到任何挣扎的痕迹,那么伊娃被树脂覆盖的时候应该就是一具尸体了。这和我们之前放生的鸟翼琥珀不一样,里面有挣扎的痕迹,应该是被活活卡住的。只有被琥珀覆盖的部分保留了下来,一直保存至今。他们身体的其他部分已经腐烂了。
因为我们对尾巴进行了3D扫描并建模,所以我们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来放大一个龙尾的模型。成绩发布的那天,我负责把模型从酒店背到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放在这个袋子里(我把袋子上的logo擦掉了):
模型分成几段需要粘在一起,长途运输过程中掉落的一些小结构也需要粘回去。但是好像颜色稍微亮一点。
最后组装的时候是这样的。还不错。那个恐龙娃娃是从附近的礼品店借来的,装饰的很可爱,已经还回来了。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手快的人买了:D
虽然我们有尾巴,但是你不能指望我们用生物技术来复活伊娃,因为里面的DNA极度碎片化,我们的技术目前还做不到。
但是,这次我们在样品中检测到了丰富的亚铁离子,这是血红蛋白的标志之一。以后从蛋白质的角度分析就好了,以后会做这方面的研究。此外,一些详细的结构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