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表现了什么画面?
清代文学家袁枚写过一首古诗《我所见》,展现了一个小牧童充满童趣的人生画卷,从自由而响亮的歌唱,到密切关注蝉鸣。
原诗:
你所见:清代袁枚。
牛仔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森林中回荡。
突然想捕捉树的歌声,立刻停止歌唱,一声不响的站在树旁。
解释:
牧童骑在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突然想去抓树上唱歌的蝉,于是立刻停止了歌唱,静静地站在树边。
扩展数据:
袁枚辞职后,住在江宁。在旅途中,他看到一个牧童骑着牛在唱歌。突然他听到了蝉鸣,于是他停止了歌唱,从牛背上跳下来抓蝉。这一幕引发了诗人的诗趣,他写下了这首《所见》。
诗人用线描的手法,用最凝练的笔墨,不加对比,描绘出一个个生动传神的形象。要生动形象。
袁枚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在树林里大声唱歌。突然他听到了知了的声音,他有了抓知了的想法,于是他瞬间停止了歌唱,等待合适的时机。“牧童骑牛,歌震林岳。”就为了把牧童捕蝉的渲染画出来。
这首诗的重点是牧童捕蝉的动作。牧童的捕蝉行动有三个亮点:果断,有计划性,有执行力。从“突然”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来。牧童曾经骑着黄牛,唱着歌,这是一种农村无忧无虑的幸福。然而蝉鸣的出现,打断了牧童的自娱自乐。牧童毫不犹豫地决定去抓蝉。
虽然这次牧童无意中听到了蝉鸣,但牧童的捕蝉行为并不是随机的。经过思考分析,牧童的歌声和动作可能会惊扰蝉。所谓“打草惊蛇”。于是,牧童经过短暂而深入的思考,制定了行动计划,停止歌唱和活动,等待时机,试图一举拿下蝉。
百度百科-你所见(袁枚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