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
凤翔的建造预算方案是在1918第86舰队的情况下通过的。最初的造船计划是以一艘间谍船的名义建造一艘水上飞机航母,所以最初的规划舰被命名为“蜻蜓”号。然而,日本驻英国军事观察团观察到几艘由现役舰艇改造而成的英国航空战舰,遭遇了技术冲击。凤翔在开始建设之前,多次改变政策。
1919年决定建造全通甲板航母,更名为“凤翔”号,并采用英国经验决定其最高航速为25节。紧挨凤翔建造的舰艇,还有皇家海军1919年初开工的竞技神号航母,1919年下水,但由于新技术验证、建造顺序等诸多因素,建造进度被拖延。
相反,缺乏技术、开工较晚的日本,在森皮尔咨询集团的协助下,引进了当时英国的造船经验。同时,三菱重工还协助海军聘请英国皇家空军退役将领教授舰只登陆技术。所以采用了成熟技术的凤翔号是在1922年底完成的,所以一般认为是第一艘完成服役的标准航母。
凤翔建成后并没有立即进行飞行试验,而是继续研发相关的着陆设备。第一阶段测试在2月1923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实践。2月22日,1923,三菱公司聘请的一名英国试飞员首次降落在凤翔。
后来他又驾驶同一架飞机于2月24日、26日1923再次完成着陆任务,着陆风速在30 ~ 35节之间。凤翔虽然在1920年代担任航母,但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是测试各种舰艇所需的辅助设备,包括着舰拦截设施、辅助着舰照明设施、舰艇操作规范的制定等。
这个阶段的测试在1928左右告一段落。1932年12月28日事变期间,第一航空队所属的舰艇为凤翔号和加贺号,一战时编入帝国海军第三舰队,于65438+年10月29日起航前往中国;1932 2月1到达上海,为日军提供掩护。
1932年2月5日,其三架III型舰载战斗机与中国空军战斗机进行首战,据说1战斗机受伤,但没有中华民国方面的消息。随后,日军战机多次袭击江浙一带的国军机场。1932年2月26日,凤翔6架战斗机掩护加贺9架攻击机攻击中国战场。
在钱塘江上空,被中华民国空军史邦范、赵福明驾驶的两架战机拦截。结果两架战机都被日军飞机击伤,着陆时坠毁。1941年底,日本对美开战,凤翔舰载机没有战斗机编制,只剩下起降操作性好的96式攻击机和双翼机,担负着对军舰舰队反潜侦察的任务。
这时候凤翔飞行员的技术还是被肯定的。偷袭珍珠港期间,第三航空队和第一舰队的军舰从濑户内海出发,为军舰提供护航。日本战败投降后,盟军在9月份接管日本各地设施时,发现这艘停泊在武冈的船是唯一未受损的航母。
凤翔号与鹿岛号训练巡洋舰一起,立即作为复员运输船,从世界各地接回海外日本人。当时凤翔的编制是465,438+0军官,369名士兵。6月1945至6月110,凤翔从太平洋水门环礁返回700人,从贾卢伊环礁返回311人,从埃尼威托克环礁返回人数不详,安置在蒲河港。
为了增加运输效率,凤翔号于2月再次改装,1945,19,拆除了过度延伸的前后飞行甲板,改装机库以容纳更多乘客。此后,它航行到瓦瓦克和中国大陆,进行了几次遣返航行。据统计,从战败到1946年8月,凤翔9次出航,带回约4万军民返回日本。
1946 8月31日船正式退役,开往大阪的日立樱岛造船厂解体。同一地点,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艘航母葛城号解体,解体工程于5月1947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