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各个时期都有地名避讳的讲究,为什么唐宋时期是高峰期?

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其中地名避讳在代历朝都有严格的要求,从而出现了一些地方的地名改来改去的现象。经专家学者研究,在唐宋时期地名避讳处于高峰时期。相关的统计数据表示,唐、宋两朝***有避讳地名102个,其中唐代54个,宋代50个,占中国古代避讳地名总数的41%。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与皇帝的取名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唐朝时期,唐高祖李渊五世祖名熙,为了规避“熙”这个字,出现了熙州改为舒州、永熙县改为永宁县和义熙县改为融水县的现象;此外,李渊三世祖名虎,在武德四年改虎牢关为武牢关、虎丘山为武丘山;而李渊的太子名建成,从而有了武德五年改建城县为高安县、晋城县为晋安县等现象。

除了李渊之外,唐太宗也改了许多地名。唐太宗名世民,所以与之相关的万世县、富世县、兴势县等都改了名字;唐高宗尝立太子弘,于是便有了改弘农县为恒农县、弘静县为安静县的现象。而武则天登上皇位后,更是改了六个地方的名字。因为她小名为华姑,便把华州改为太州、华阴县为仙掌县、华容县为容城县、江华县为云溪县、华原县为永安县、华亭县为亭川县。

除了以上的皇帝之外,唐玄宗、宋太祖、宋神宗等帝王也有很多的地名避讳。因为唐宋时期皇帝比较多,皇帝的取名恰与很多地名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唐宋时期这个我国古代地名避讳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