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物质遗产,试试这种黄米小窖!
好酒能唤起你沉睡的记忆,更让人感动的是这些好酒背后的往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逢年过节或者庙会亲戚来我们家,我妈总会做点小菜,烤点糕点招待客人。那时,农村集市每天都在早上举行。亲戚来了,突然要就地取材,从自家菜地里挑些豆角、黄瓜、茄子之类的时令蔬菜,拌上炒鸡蛋、花生、豆腐丝之类的野菜。勤劳的妈妈们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最后还不忘开一坛“小坑黄米烧”。
这些年来一直没变的话题,永远是我们父辈最爱聊的话题。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的声音会高几度。我们会躲在厨房门的缝隙下,偷偷观察桌子上还剩下多少菜。不时有阵阵酒香飘过来。一个小酒盅,饱含着亲情和友情,在亲人的咝咝声中进一步升华。桌上的老酒似乎永远不会见底,那一刻的美好永远定格在心底。
后来啤酒慢慢搬到餐桌上,逢年过节亲戚的白酒也混在一起了。一个家庭第一个月能收到几十种不同品牌的白酒,都是来回送的,但很少有人喝。
如今,我们远离家乡,定居城市。朋友聚会,在饭店聚会。我们喝的酒大多是当地的大众品牌,但内心深处却忘不了老酒的味道,忘不了那浓浓的无法消解的乡愁...
初秋的那一天,三五好友相约去吃火锅。朋友送了我两坛好酒,席间开了一坛。拔开软木塞,满屋都是香味,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味蕾。浓浓的果肉味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那一刻,我找到了给父亲最好的礼物!
“燕山脚下,长城下,黄泥田闻酒香”。黄米是一种比小米略大的糯米,又称“小米”。小米是生长在中国北方的传统作物,有一万多年的种植历史。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含量高于大米和小麦,尤其是蛋氨酸,几乎是大米和小麦的两倍。
正是因为这种成分结构,又因为大黄米是低糖食品,所以含糖量也极低,使得大黄米酒健脾益肾,酒香独特,口感极佳。
作为一项“非遗”工艺,焦姣黄米烧除了独特的原料外,还有许多独特的秘密:
酒场为20×10×2(深度)的基坑,土壤选在粘土质纯黄土地区。在酒场的四个角上设置了四个直径为1.2m的观察孔。底座底部和酒场四壁人工找平,底座底部均匀铺0.5cm优质生石灰。端午前后采集的干艾蒿坑底部均匀铺10cm,四周墙面抹灰30cm。新鲜酒糟建在60cm的酒场,每放置30cm酒糟后人工加盖酒糟,直至酒糟厚度达到60cm。
体积只有1/2甚至比大地窖还小。上宽下窄的狭长形,增加了酒醅与窖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产生更多的香气成分,品质和口感自然更好。
富含铁的天然陶土在700-1400烧制,陶土的形状就完成了,但瓶壁还保留着微小的气孔。它是不透明的,避免了可见光对酒体的化学反应;微微透气,不渗漏,密封在里面的酒体时刻可以自由呼吸;
带着木材特有的香味,软木的微小气孔还能与外界交换空气,散发出不稳定的物质。原木与陶瓶的完美搭配,让大黄米酒从密封的那一刻起,就有了灵性和生命力。
桑皮纸的主要原料是桑皮条,先制成草浆,再经过72道工序加工而成。酒器密封时,刷上几层发酵鹿血的桑皮纸,既能延长存放时间,又能使酒更香。
只有传统手工酿酒才配得上“非遗”的荣誉。工匠按季节酿酒,蒸粮、入窖、摘酒、封酒,师傅们口耳相传的手艺,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
都说陪伴是最长的告白。即使祈祷时间慢一点,我们还是要面对父母日渐老去的事实,所以每一次团聚都是弥足珍贵的。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父母不知所措。他们喜欢的话题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那些岁月和事情。我知道,在他们的记忆深处,那些曾经美好的东西,就是父母的青春。中秋节越来越近了,我好像闻到了妈妈做的菜的味道。我迫不及待地想和父亲一起打开这坛“非遗酒”,陪他重温那些年最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