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人生很可怕...或许他们只是睡不着呢?
睡眠类型上,人与人之间其实存有差异。我们常以为的那些总能做到早睡早起的人是自律的人,但更有可能的是:他们属于那类需要早睡早起模式的“百灵鸟型”的人。
人的睡眠周期和习惯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百灵鸟型、蜂鸟型、猫头鹰型。
百灵鸟型: 早睡早起,一般10点睡觉,5点起床,享受早上的悠闲时光;
蜂鸟型: 正常作息时间,11点前睡,7点左右起床,偶尔也早起或者熬夜;
猫头鹰型: 俗称夜猫子,晚睡晚起,12点之后睡,9点之后起,洗漱匆忙,上班踩点,不到12点睡不着。
现如今这个时代,熬夜似乎成了一种流行。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无惧爆肝的夜猫子似乎占据主流。所谓的百灵鸟型作息人士简直就是大神一般的存在,但他们确实存在,而且……
“百灵鸟型”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百灵鸟型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上天赋予了他们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他们起床起得异乎寻常得早。
所以,他们无需为某个一大早召开的重要 会议 放弃晨间沐浴;也不会一觉睡到上午10点,然后半睡半醒地盯着手机屏幕,发现上面有五个未接来电和短信,上面写着:“你还在路上吗?大概什么时候能到?”
他们是每天醒得很早的一群人,而且是自然早醒。这些人体内的“睡眠生物钟”会在早上5: 30 甚至更早的时候唤醒他们,有些人甚至在别人刚睡下几个小时的时候就醒了。
最新研究表明, 这些起得特别早的人有很多,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普遍得多。
在睡眠障碍病人中鉴别除了那些爱早起人群
路易斯?帕特西克(Louis J. Pta?c?ek)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的神经病学教授,也是这项研究成果的作者。大约20年前,他接触了一位患者。这位病患是个69岁的老太太,经常凌晨1点到2点醒了后就再也睡不着了。而在 30 多岁时,她通常睡到4点醒来后就再也无法入睡了。
当时他就有了研究这些“超级百灵鸟”的想法。
帕特西克的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睡眠》杂志上。他与犹他大学神经科医生克里斯托弗?琼斯(Christopher Jones)一起合作经营了一家睡眠诊所,琼斯的病人主要是那些被睡眠呼吸暂停或其他睡眠障碍困扰的人。
在10年时间里,琼斯问了2422名病人同样的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你明天必须参加考试,你认为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是你锻炼的最佳时间?”等。
对于那些给出的最佳时间最早的人,琼斯还会继续发问,比如是否通常在早上5: 30 醒来。结果得到了8个病人的肯定答复,这也就意味着每 30 0个病人中有一位习惯早上5: 30 醒。其中5名患者的这种“超级早起睡眠类型”是遗传性的,就是说他们有多个亲戚也是醒得非常早的人。
早起的幸福与烦恼
帕特西克说,这是一项独特的研究,研究表明, 这种“超级早起睡眠类型”并不罕见,但只有当事人自我感觉不好的时候,它才会成为一种睡眠问题。
他发现,早起有诸多好处。“超级百灵鸟”比其他人更容易醒来,他们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在周末睡懒觉,他们可能比夜猫子型的人更 健康 ,后者因经常晚睡更容易导致一些负面 健康 后果,如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百灵鸟型的人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 社会 认同感, 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早起的人一般都是勤奋而积极进取的人,而晚起的人通常都会懒惰不思进取。
不过事实并非都是如此,许多夜猫子型的人虽然起得很晚,往往睡到中午才醒来,给人们一种懒懒的印象,但他们辛勤的一面往往不为人知,他们中很多人通常会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在超级百灵鸟们起床煮咖啡的时候,他们才会放下手中的工作。
然而,“超级百灵鸟”的生活并不总是那么幸福完美。睡眠研究发现,他们往往在晚上8: 30 就需要上床睡觉。
西北大学的神经学家萨布拉?艾伯特(Sabra Margaret Abbott)虽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她解释说,一些病人可能会发现他们的自然睡眠时间是从晚上7点到凌晨3点,但由于工作和家庭责任,他们很少能在晚上10点之前上床睡觉。
虽然被迫晚睡,但“凌晨3点以后他们仍然无法入睡,于是第二天就要承受睡眠被剥夺的痛苦”。
艾伯特补充说,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自然睡眠节律无法适应现实生活, 可以尝试通过服用褪黑激素(一种睡眠荷尔蒙)和“控时照明”(strategically timed light)来加以调整。
帕特西克告诉我们,他在20年前遇到的那位69岁老太太对自己的早起习惯很不满意。又冷又黑的冬夜里,家里其他人都沉睡在香甜的梦乡里,而她却早早醒来,再也无法入睡。这对她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她因此觉得非常沮丧。有时候,她不得不在凌晨4点用真空吸尘器打扫家里卫生来打发时间。
她有一位亲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也是这种极端早起者,但他很享受自己的这种睡眠习惯,因为他喜欢在凌晨3: 30 或4点到24小时健身房里去锻炼,他认为早起对自己很有好处。
该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参试大多数都是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这些数据得出的研究结果是否能推广到普通人群里存有争议。此外,样本总量只有8人,这也让结论推广的可行性存疑。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价值不仅在于揭示这样一种睡眠类型的存在,更在于让人们思考:
“我们都是不同的,遗传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谁,对你有益的未必对我也有益。人们倾向于将一切对照平均值,然后比较,但是,我们不能把平均值强加给每个人。”
我们一面感慨我们熬的不是夜,是自由的时候,一面羡慕那些能做到早睡早起人,因为他们总是那么地自律,同时“自律”又被我们投射了很多理解,比如,成功人士往往自律,而我们又多么地向往成功……
或许有时候,对于某些表象,我们可能只是强加了自己主观的理解,其实他们个体上本就和我们不是一样的类型。所以,从了解差异开始,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不逼自己往那个平均值靠拢!
参考资料:
The Life of a Person Who Wakes Up Really, Really Ea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