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中的工笔和写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两个字可以用来给画分类?

所谓“工笔”,是指用描、分、染、盖等技法在熟纸或绢上作画,即先用笔在纸或绢上画花鸟,再加上各种层次的色彩,以做工精致为主要特征。

唐宋以前,工笔多用于花鸟画,如五代的黄泉、徐希,北宋的崔白、赵霁(宋徽宗),都是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在他们看来,花鸟画一定要描绘花鸟的真实情况,越逼真越好。曾经有一个故事,说宋徽宗曾经召集画家在孔雀身上作画。结果,所有的画家都受到了赵霁的批评。赵霁说:“孔雀爬山时总是用左脚踩。为什么你画的都是右脚?”可见,要想画出一幅好的工笔花鸟画,首先要对被画对象有非常细腻的观察。

但这种画法非常费力,而且对于后来的文人画家来说,工笔重彩过于注重模仿客观物象,会阻碍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所以从宋代开始,出现了一种不用斤斤计较是否与客观物象相符的简单用笔的“写意”绘画。写意画家不追求形状,他们追求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来把握和描绘被观察事物的样子。比如元代著名画家倪瓒,曾经画过一束竹子,但在别人看来更像一根芦苇,他只能哭笑不得。倪瓒当然捕捉到了竹林的崇高魅力,这也是写意艺术家想要表现的。

总结:相比之下,写意的笔法更接近书法。所谓“书画相通”,主要是指大写意的笔法与书法相近。所以后来的文人画家在画花鸟时,为了表现一种书法式的趣味,也更喜欢写意。

而且每天练字的古代文人更容易从书法中学习写意。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自称50岁才开始学画。因为书法功底过硬,很快成为著名的写意花鸟画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