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古代怎么称呼

老师在古代的称呼:先生、师傅、夫子、山长、西席。

1、先生

在以前提到“先生”这个词,便很自然而然的想到教书先生、私塾先生,这一词多用做有广阔学识的文化人。

到了现代,更多地用作了对男性的称呼,但是对于非常有造诣有高度的人也会如此称呼,不一定限制为男性,比如让我们无比敬畏的钱钟书之妻,便被尊称为“杨绛先生”。

2、师傅

师傅一词,是古代时候对于老师的通称,这个词是“太师、少师、太傅”等词的合称,这几个词语都是古代的一些官职名字,主要负责对太子的教学,想来在学识和品德方面也是特别高了。

在《谷梁传·昭公十九年》一文之中,曾经有相关记载:“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到了现在,“师傅”这个称呼还在广泛使用,只不过更多是来形容某些行业具有一定经验的老师。

3、夫子

提到这个词语,便要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孔字”。“夫子”这个词原本只是孔子门下的弟子对于自己老师的尊称。

在《论语》中有些篇目便有所涉及,比如《论语·子张》中所讲“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后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以“夫子”称呼老师的,到了现代,这个词已经很少用到了。

4、山长

“山长”这词听起来很陌生,到我们今天,基本上基本上已经完全不再用到了。这个词最早出于《荆相近事》之中,是曾经对中书院中主讲教师的一种称呼。

相传在五代十国这个时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叫蒋维东,隐居在衡山讲学,当时去听他讲学的人非常多,影响深远,他便被大家称为“山长”,之后,这个词又发展为对于老师的统称。

元代时期,使用频率非常高,到了明清,也有所沿袭,但到了乾隆时期,曾经将其中的“山”字改为“院”字,听起来似乎更有一点学院的感觉了,可到了清朝末期,又回归了之前“山长”的叫法。科举制废除之后,这个词也便废止了。

5、西席

关于这个词,需从一个典故说起。汉明帝刘庄曾经还是太子的时候,曾败了一位师傅叫桓荣,他深受师傅恩惠,等他登上皇位之后,更是对师傅尊敬有加,经常会去看望师傅并听他讲讲经史。

在汉代的时候,作为次序也有一定规矩,背西向东为尊位,当时虽然刘庄已经贵为天子,却依然让师傅于尊位,以示尊敬。之后,“西席”便成为了一种对于老师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