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热搜的《鹿鼎记》里的“鳌府”,应该叫什么?
提到这个人想必熟悉清史的朋友都不陌生,爱看电视剧的朋友应该多多少少也听过一点他的名号。除了在《鹿鼎记》中是个大boss之外,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少年天子面对的第一个强大的对手,也是这位“鳌大人”。
在历史上,鳌拜是为满清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他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的侄子,自己也是武艺高强,冲锋陷阵,深受皇太极信任,当时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
皇太极死后又拥立后来的顺治皇帝,顺治帝死后,又成为了顾命大臣,辅助少年康熙,可以说是三朝元老啊。
但是后来“鳌大人”就膨胀了,开始跋扈专权结党营私,康熙帝为了中央集权,就逮捕鳌拜并下狱,最后他也是死在了牢里。
不过上热搜的并不是他一生的传奇事迹,而是他的家到底叫什么?某电视剧给鳌拜的家起名叫“鳌府”,由此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鳌府?在咱们大家的印象里,一般古代官员都以姓氏来称乎自己的府邸,比如赵大人家就叫赵府,钱大人家就叫钱府,对吧。但是不好意思,各位,可不是像您想的那么简单。
古代,“府”这个词啊,一般都指官员的办公场所,咱们今天不还叫“政府”吗?对吧。其次才是作为居住功能的“府”,比如《周礼·天官大宰》中就记载了:“百官所居曰府”。
后来随着社会等级的不断发展,到了明中期,国家对建筑规制的界定更为森严,能不能把住宅称为“府”,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根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
也就是说,真正能够称得上“府”的,只有世袭的藩王和有功的王公侯爵,比如燕王府啊。一般老百姓你就是再有钱,你家比故宫还大,也没资格叫“府”。
清朝入关以后,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府”也成为各位王爷和皇族专有称呼,具体来说,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主、镇国公与辅国公的家可以叫“府”。
就比如如恭王府,原先是和珅的宅子,后来赐给了恭亲王,这个“恭亲王”就是他的爵位。清朝王公的宅邸,大多遵循这个原则。一般的大臣都不能叫“府”。
虽然在康熙六年的时候,鳌拜由“二等公”晋升为“一等公”,但是就算是“一等公”,也技术是个功臣爵位,它可不是宗室爵位。
所以按照制度,也是没有资格用“府”这个称呼的。因此,“鳌府”的匾额是绝对不会出现在鳌拜的家门上。
鳌第?那大臣的家叫什么呢?也是有严格规定的。
三品以上的叫“第”,三品以下的叫“宅”。所以官员的家就应该叫“某第”,但是汉人官员好说啊,一般都是单字姓氏,但是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里面的满人大臣可跟汉人不一样。
比如和珅,他不姓和,姓钮钴禄。鳌拜自然也不姓鳌,姓瓜尔佳。但是满人的全名实在是太长了,总不能一见面就说,瓜尔佳鳌拜大人您好,钮钴禄和珅大人您好吧。
清朝的满人啊,就模仿元朝,元朝也是少数民族,蒙古族吗,一个个也是名字一大串,所清朝满人就称名不称姓。
比如在清代大臣吴振棫写的《养吉斋丛录》中有明确记载:“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
就比如乾隆年间,权力最大的和珅,他的家就被叫做“和第”。也就是说叫鳌拜为鳌大人,把他的家叫“鳌第”应该也是不算错的,但要注意,这种说法仅限于口头称呼上,如果要是写正式的官文,那就不行了。
比如在《清史稿》中,提到满族大臣傅恒的时候,用的词就是“傅恒第”,都是使用全名的。
此外,有一本叫《宸垣识略》书,里面就提到的东堂子胡同的“一等超武公第”,这个胡同现在还在,位置大致在北京的王府井和建国门之间。所以很多人就认为,鳌拜家就应该叫“一等超武公第”。
但是这个说法吧,也不太严谨,因为“超武”啊,实际上是雍正皇帝给鳌拜追加的封号,雍正帝执政后,“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并于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
这个时候鳌拜都已经死了半个多世纪了,鳌拜活着的时候,那时候清朝的封爵制度还不完善,还没有发明是什么“超武”啊“英武”啊这种花里胡哨的名字。所以这个“一等超武公第”,实际上应该是鳌的子孙后代的家。
当然,由于历史资料的局限,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谁能拍着胸脯肯定,历史上鳌拜的家门口到底挂的什么匾额,但是根据咱们今天的分析啊,也许鳌拜家跟和珅的“和第”一样,被称为“鳌第”,或是“傅恒第”一样,叫作“鳌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