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字笔顺笔画
萱字笔顺笔画:横、竖、竖、捺、捺、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
萱(拼音:xuān),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小篆,字形从艸(艹),宣声。萱本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蕾可供食用,又称黄花菜。古人认为萱草可种植在北堂母亲的居室,后因以萱或萱堂作为母亲的代称。
文字源流:
萱本义是萱草,萱草是一种草本花卉植物。关于萱草最早的记载来自于《诗经》,原文是“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现代所说的萱草。据说,这里所提到的“谖草”本是古人假想出来的一种可以忘却忧愁的神奇之草。
谖就是忘记的意思。这可能与萱草作为药草的功效有关,萱草具有治身体烦热、去湿气的药理功效,能使人心安神定,忘却暂时的烦恼与忧愁,其忘忧的意蕴也由此引申而来。
先秦时期书体混乱,语言文字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词多字的现象时常发生。“谖草”的“谖”,后来也写作“萱”“藼”“蘐”“蕿”“萲”等。其区别在于声旁不同,形旁都是草字头(艸),表示与草本植物有关。
说文解字小篆正体,隶定作“藼”,上部的草字头(艸)是形旁;下部的“宪”即“宪”的繁体字,在这里作表音声旁。《说文》所收录的两个异体分别为“(蕿)”和“(萱)”,声旁分别为煖xuān“宣”。
现代整理汉字时,保留“宣”声的“萱”,“藼”“蘐”“蕿”“萲”都作为异体字停止使用。
在古典诗词常有这样的词组:萱堂、萱亲、椿萱、北堂萱等,皆以萱草指代“母亲”。诗中萱草与母亲并举,指代母亲更为常见。
如“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前,不见萱草花”(唐代孟郊《游子诗》)。一般来说,萱草指代“母亲”的意蕴与其“忘忧”的象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