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小芳的忠孝在哪里?
最著名的有安徽歙县叶的木门广场、黄的小烈砖门广场、歙县牌坊群、江苏单县百寿坊、白石坊、江苏无锡花小子庙、徐州纪念广场、江苏响水梅溪纪念广场、河北衡水蔡氏纪念广场、江苏铜山郑祭。
歙县叶氏贞节木门作坊和黄氏孝砖门作坊,在歙县斗山街,这两座牌楼,一南一北,一木一砖,十分简陋。
叶氏贞节木门作坊在斗山街南口不远处,宽约4米,高约6米。建于1391。这个车间是三层楼房,有两根柱子,上面是木梁,屋顶是小瓦。额上镌刻着“蒋妻叶贞节之门”字样。
据说现存的牌楼是乾隆年间重修的,龙凤板上原来有“圣旨”二字。横檩下面是砖,门是假的,但是很逼真。
这个牌坊是叶师傅25岁的鳏夫,专门伺候丈母娘和养大继子的。
元末兵变时,叶随丈母娘避难深山,在极度困苦中服役,极为体贴。几十年来,不仅养大了继子,婆婆也在高百岁健康长寿,而叶本人也要长寿,可谓是一个好结局。为此,她的后代告诉圣者为她建造了这个孝心作坊。
此外,当地还有一个传说,这个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救命恩人。朱元璋称帝后,命叶修建这座牌坊。
歙县斗山街北端,有一座青砖黄杰烈广场,建于1650。这座牌楼有四根柱子,三层三室,宽6米,高7米。门原本是在小心房里打开的,后来又封上了。
在牌楼的额方上,有15字样“之妻,儒子黄孝之门”。在这个字上面的石龙凤板上,还有“圣旨”二字,由于时间的变迁,已经很难找到了。牌坊两边有两行碑文,现在看不清楚了。
至于这个牌坊的来历,据县志记载,这个黄是一个10多岁的姑娘,本来是要嫁给黄氏子孙的。结果丈夫在他们结婚前不幸去世,黄绝食而死。
为了纪念她,黄氏家族向朝廷举报,为她修建了这座牌坊。
在歙县,除了斗山街两大著名牌坊,还有一组唐越牌坊,位于黄山市区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路上,距黄山市屯溪区约26公里,距歙县县城约5000米。
《唐越村》中的“堂”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方案是树,也叫杜树,是一种高大的树;第二种方案是海棠树,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悦”字的意思是荫凉。“唐越”的意思是梨树或海棠树的树荫。
这里的一个古村落,自宋元以来延续了800多年。这个村子姓鲍,起源于金仙和金仙年间的新安知府。
包家是一个以“孝”为核心,恪守封建礼教,崇尚儒家伦理的家族。因此,唐越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其中明牌坊3座,清牌坊4座。
明代的三座牌坊分别是慈孝李芳、鲍参孝行坊和鲍象贤尚书坊。清代四大牌坊分别是包夫人节孝坊、包文玲夫人节孝坊、包凤昌孝子坊、包慈善坊。它们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伦理的概貌。
慈孝里坊是元末在处士为包玉妍和包守训修建的,是皇帝新批准的。
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太守李达率众造反,烧杀抢掠。鲍父子被乱军捉住,要他们杀一个,要他们决定谁死谁活。没想到包父子拼死一战,感动得连乱军都不忍下刀。
后来明朝建立后,朝廷建了这个作坊来炫耀他们。在作坊的匾额上刻上“慈孝李御”四个字。
后来,明成祖永乐皇帝听说了这件事,也为鲍父子题诗:
我父亲被抢劫和捆绑,生死攸关...包的父母都是仁孝之辈,保持了古今之誉。
清朝建立后,乾隆皇帝还为鲍氏宗祠题词:
在大话西游中,孝是锦绣江南的第一乡。
鲍灿小作坊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牌楼檐下的“龙凤板”上镶嵌着“圣旨”二字,梁的前后各有一对浮雕狮子,颇有豪迈之气。额头上有12字样:“向兵部右侍郎包灿表孝心”。
据《歙县志》记载,牌坊主人鲍参学识渊博,不求官进。她母亲的脚生了坏疽,长期药物治疗多年无效。宝灿当了妈妈,继续吸妈妈脚上的血脓,直到痊愈。
他的孝心感动了全村,让他建了这个作坊。因为他把后代教育得很好,受到了皇帝三代的尊称,还专门为他的祖父设立了一个作坊。鲍参的曾孙鲍相先是工部尚书,于是皇帝给了鲍参“兵部左侍郎”的头衔。
据说有很多孝子,甚至可以说包家是靠“孝”发家的。这与历代帝王都把“孝”作为修身治国的根本理念是分不开的。
唐越牌坊集团鲍祥贤的《尚书坊》创建于1622。靖彪鲍祥贤镇守滇鲁有功。
据县志记载,1529年为秀才。先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去云南边防稳定边境,当地百姓也为他建祠以示感谢。由于直言不讳的性格和对权贵的轻视,鲍祥贤屡遭奸臣中伤,政治生涯跌宕起伏。
但他始终抱着“官不择位”的思想,清廉自持,对国家一如既往地忠诚,不计较个人名誉和得失。他死后,被追授为工业部部长。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恳求朝廷修建这座宝象仙尚书房。
这座牌坊是1795重建的。牌坊上写着“致工部部长鲍祥贤”八个大字。它是鲍祥贤的“忠义坊”。由于在两广地区击退日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座牌坊的两侧刻有“死与丝龙”、“官台之战”等字样,这是皇室给予普通百姓的极高荣誉。
包太太的节孝坊建于1768。它是为了纪念包的继母吴而建的。
此牌楼四柱三房四柱,宽9.38米,高约11.9米。它是牌坊群自西向东的第三个广场。方板上有“养精蓄锐三冬”“把脉上线”等大字。
据县志记载:吴,嘉定人,22岁嫁与,当时小姑有病,日夜哺乳。29岁,丈夫去世,她信守承诺。她把前屋里孤独的包当作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地抚养他,直到他结婚。包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恩情,最终成为清代著名的书法家。
老了以后,吴倾其所有,在九世之下为亡夫建了一座祖坟,把亡夫和家里没钱安葬的人都埋了。
与此同时,吴也全心全意地为生病的婆婆服务到生命的尽头。她60岁时去世了。
吴的行动感动了当地官员,打破了他的继妻不允许设立作坊的惯例,破例为她建了一座与别人规模相同的牌坊。尽管有这份爱,牌坊额头上的“节”字还是一个伏笔。人们将“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万字”错位雕刻,以示继位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永远不能平起平坐。
鲍文玲老婆节孝心广场1784建成。为三层四柱拱门,宽8.75米,高约11米。它是牌坊群自西向东的第五个广场。拱门是由凝灰岩制成的。牌坊东侧写有“忠孝”等字样,西侧写有“完成节”等字样。
据县志记载,姜是人。26岁丧偶后,他“结束了独居生活”,将儿子整合到歙县名医。
寡妇的贞操和对继承人的培养被男权社会认为是最大的孝道,因为宗族是靠血缘维系的。所以当姜80岁的时候,人们为她请来了景,建了这座牌坊,就像它的化身一样。
鲍凤昌孝子坊是1797为孝子鲍凤昌修建的。本车间结构为三层四柱三室四柱,宽9.8米,高11.7米。它是牌坊群自西向东的第二个广场。
这个牌坊是由凝灰质岩石制成的,上面几乎没有雕刻。牌匾的东边是“人真孝顺”一书,西边是“田健诚意”一书,再旁边是“鲍凤昌,一个孝子”一书。
据记载,鲍凤昌的父亲在明末离开乱世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1646年,年仅14岁的鲍凤昌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后,他在甘肃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通过吸脓来治疗他父亲的坏疽,并帮助他回家。
一进家门,鲍凤昌就看到母亲在床上奄奄一息,需要浙江富春山真正的乳香治疗。鲍凤昌千里寻药。母亲服用后,真的痊愈了,百姓都说这是他的“真心诚意”和“孝心”。后来他死后,人们请景为他建了这座牌坊。
包成立于1821。这是唐越牌坊集团的七个牌楼之一,位于中间。它是为包父子的“慈善事业”而建的。
这个车间在三楼,四柱三室。周围有龙凤图案的“圣旨”标牌嵌在警戒室顶楼的屋檐下。警备室上层正面和背面分别刻有“乐善好施”四个大字,下层则刻有“京表豪授大夫议盐运,保同子,曾任外交大臣、保君”字样。
牌楼两侧刻有墨客登、两江总督胡长龄、百灵、安徽巡抚胡可嘉、安徽知府白明、安徽布政司蒋季勋等李芳人的名字,以及李芳建立的时间。
据《歙县志》记载,这座牌坊的修建颇为曲折,是包花了几千万两银子“做好事”才得到的。
皖南歙县素有“牌坊之乡”的美誉。据史料记载,歙县历代修建牌坊250余座,现存牌坊82座。它们或立在街对面,或立在村头,或建在祠堂和房屋前作为门广场。
唐越牌坊群是安徽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牌坊群。古人建造它,其作用无非是维护封建社会“忠孝节义”的思想。
由于这些牌楼气势恢宏,雕刻精美,保存完好,与相邻的包公祠、女祠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景点,与黄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形成了水乳交融的人文旅游格局。所以所有去观光的客人都是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单县百寿坊,俗称贾珠牌坊,位于单县胜利北街。它是1765年为翰林院修建,作为礼物送给儒林郎主的妻子孔氏,因雕刻了100个不同风格的长寿字而得名。
这座牌楼由青色鱼子酱石灰岩制成,高13米,宽8米。它有四根柱子和三座三层楼房。
其独特之处在于:方座雕有八只雄健的雄狮仰视,八条水龙绕柱起舞,额头饰以盛开的牡丹,中间上下云间舞动的五只雕鹤和二次相对飞翔的夫妻,构成了一幅魅力无穷的艺术杰作,寓意长寿、富贵、幸福。
百狮广场,俗称“张家牌坊”,号称天下第一广场,位于单县牌坊街中段。因其100只姿态各异的石狮而得名,有万事如意、长命百岁之意。
此牌坊建于1778,是文人张骞的妻子朱送给她的礼物。全石结构,高14米,宽9米。它有四柱三室五层,中间单檐,二檐,歇山顶,都是石头做的。
方座上有8组8列雕狮。大狮子狰狞威严,小狮子在周围嬉戏。每个卡柱的前、左、右两侧都浮雕有松狮图案。4柱子和方额头上刻有云龙,其他部位也刻有云龙浮雕,有珍禽异兽,有花卉。
无锡花小子庙四周牌坊环绕,位于庙前,俗称“无顶之亭”。单间,牌楼方方正正,木石结构,藻饰精致。是华氏宗亲表达忠、孝、义的纪念建筑,建于1748。
四方坊是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建筑风格,也是无锡至今唯一能完整保存下来的。
徐州牌楼位于徐州市统一北街,又称“全氏宗祠”,建于1427。是徐州历史上唯一歌颂封建礼教忠孝节义的纪念性建筑。
这个作坊最早建在城市西北角的池塘旁边。1624,徐州被淹,原楼被淹。清朝顺治初年,当地官员下令修建,将牌楼移至统一北街,后多次修缮重建。
井泉牌楼由牌楼、正殿、牌坊及其形成的庭院组成。牌坊朝东,与祠堂的门楼连成一体。最东边的拱门有一个警卫室。龙凤板上写着“圣旨”二字,有三条过道。门额上有“天朝傅园”、“中原文学”、“忠孝大臣”等12大字。
正殿位于牌楼西侧,正殿门两侧的红柱上有乾隆皇帝南巡赠送的金字对联:
孝为忠,质为先荣宰;
功德兼备,名垂后世门楣。
据说这座牌坊的主人是徐州历史上一位以孝闻名的名人。
金泉,字仲昌,天水略阳人。明洪武初年随父迁居徐州。10岁丧父,在母亲李的苦心教导下刻苦读书。明永乐初年被推荐为青州乐安县令。
10年后,迁光禄寺。后来由于母亲年事已高,辞职回家,准备养老。
母亲去世后,守墓三年,日夜哭泣饮酒,朝野尽孝。当地县令听说后,在京城奏请,明仁宗颁布法令,让大臣们纷纷效仿,于是金泉成了当时有名的“孝子”。
金泉不仅是《明史》记载的四十六“孝”之一的孝子,同时也是当时的才子。晚年,金泉授文华堂学士、太子太傅,在朝廷担任皇太子的老师,并参与编纂明正统《彭承志》并为其作序。
金泉一直活到77岁。他死后,明宣宗下令地方官员在许的孝道工作坊中树立榜样。
在我们国家,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孝道牌坊,还有很多类似的表彰忠、孝、义等中国伦理道德的牌坊。这些牌楼除了书写大量的颂歌外,还刻有形状各异的浮雕画,为我们的建筑文化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