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为什么给儿子取名苏者?

古代大文豪苏洵为了给两个儿子起名,煞费苦心。苏洵的长子名叫苏轼,次子名叫苏辙。这有什么讲究?

苏洵年纪太小,二十七岁才努力读书,苏轼二十九岁出生,苏辙三十一岁。苏洵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起名二子论》,里面明确提到了他给两个儿子起名的原因。

两兄弟的名字与古代马车有关。

对长子苏轼,苏洵写道:“车轮、轮辐、盖、轮都有工作,都与车有关。然而,石是唯一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虽然,如果我去石,我没有看到它是一个完整的汽车。哦,恐怕你没打扮好!”“石”是古代汽车前面用作乘客扶手的横木。与车轮、辐条(支撑轮圈的细条)、车罩、车圈(车下横杆)相比,石似乎没什么作用。但是,如果一节车厢的扶手上没有横木,总会让人觉得不完整。所以这种没有实用功能的“石”只是装饰性的。苏洵说,我的儿子苏轼,我担心你不注重外在的装饰。苏洵希望苏轼能察言观色,掩饰自己的真诚,遇事不要冲动,对人不要太坦白。

对次子苏辙,苏洵写道:“车在天下独一无二。就车的优劣而言,无关紧要。虽然,车仆死了,但苦难不如路。这是好与坏之间的事。嗯,我知道是免费的!”“蛙”是马车行走留下的印记。苏洵说,世界上所有的马车都是跟着前车的足迹走的,但说到马车的贡献,人们绝对不会提到车辙。虽然车辙是没用的,但是一旦车翻了马死了出了问题,车辙也不会受到牵连。苏洵的意思是,如果苏辙愿意墨守成规,虽然不能非富即贵,但也可以避祸。

作为一个父亲,我本该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龙凤呈祥,至少自己也要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更不用说祖上荣耀终身了。“八大宗师”之一的苏洵为什么要让儿子学会隐藏自己的真诚,甘于平凡?

这就要说说苏洵坎坷的求官经历了。

后人提到“三苏”,称赞“一派三士”。甚至有人以为三个苏同时考上,其实不然。《宋史》记载:“幼时养秀才,养大才之类,无所不往。”27岁时,苏洵决定读书。28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又以不同的才能参加考试,但都失败了。此后,苏洵考了十几年,却没有考上进士。嘉佑二年,父子俩一起来到京城。那一科,苏轼和苏辙是高中兄弟,苏洵没提。或许是苏洵不屑于和儿子一起考吧。两个儿子考上了,苏洵伤心地写道:“从师易,一老如天;很难进入主题,孩子们就像拿起芥末。”转眼间,苏洵参加科举考试已经二十多年了,却依然一事无成。进士成名对我儿子来说是那么容易,对苏洵来说却是那么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