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的由来是什么?

一、周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祖上是。黄帝的第四个孙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周氏族的祖先。周公东征胜利后,诸侯大规模分封,包括53个姬姓国家。这些姓姬的国家的后代,大多把姓氏改成了国名、地名、祖父名。公元前256年,周为秦国所灭,周宗室后代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周为氏。继周平王之后,这一分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起源的主要部分。继之后,到了唐朝(765,438+02-765,438+03),因避玄宗隐姓埋名,姬姓改为周姓。的姓是周。

2.继周畅和周仁之后。根据河图交通和记录的方法,古代黄帝轩辕氏中有一个叫周畅的将军,商代还有一个叫周仁的太师。他们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在古代散居在汝南(今河南、安徽)、庐江(今安徽、湖北)、旬阳(今江西)、临川(今江西)等地。

3、少数民族以周姓为主。

1)南北朝时,北魏的二哥,原姓蒲,后改姓周。《舒威正史》记载:以兄为氏,后改姓胡。二哥是普氏,后改为周。”北魏狄咸把巴托家族分成七个部分,由七个兄弟指挥。所以拓跋氏改姓周,不仅是文帝的二哥,也是二哥统率的那部分中国人。周氏是北魏七大望族之一。魏拓跋氏改为周氏后裔,其中有隋朝名将。周瑶(约507-590),本名施安,北魏狄咸的二弟蒲乃石(普氏)的后裔。

2)唐元年间,少数民族如有三字姓“姬作氏”,则改为周。

3)岱北(今晋东北)的“何璐”改姓周,由“夷”改姓周。

4.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

唐玄宗的名字叫,“冀”的音和“冀”相近。当时长安纪为了避免唐玄宗隐姓埋名,改姓周。

他的姓改成了周。

5.五代以后,成祐子孙改姓周。

成佑(贤瑞)是唐朝末年我们在荆南的使臣。他是淮西人。成佑生前本名成,但不姓周。他死后由梁朝大祖朱温赐周。

6.元末,福建泉州苏氏改为周氏。

唐朝末年,苏仪生于福建,定居同安,生于孙长生,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仪的六代孙居住在福建泉州卓远乡励信康。因为粮乏,他们的财物不官,他们的百姓也被元朝政府军围困,彼此逃亡。他们的侄子苏克安改姓周。此后,这个周氏家族不断繁衍,并迁至台湾省新竹县。

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姬姓后裔改姓周。

朱建军,明朝第一代冀王,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成为长沙诸侯。姬王第四代叫姬端王,长子袭封,死后无子,次子袭封。明成祖死后,姬王逃到广东,死在缅甸。齐王季端的第三个儿子朱彝领(严颜),被封为长沙郡王。朱是领的私生子,明朝亡后逃到宁乡。为了避祸,他改姓周,后代也一直姓周。

二、迁移分布:

1,周前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这一时期,周氏家族迁徙到豫南和苏北,形成了汝南周氏和周氏两个大家族。

在周平王之后,这个分支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周姓的主要来源。汝南周氏是西汉汝汾侯周人的后裔。周仁生有十个儿子,搬到了安城。孙五世任,生了五个孩子,后来都做了刺史、太守。这五个儿子,被称为“五龙”,各住一里,都是儒家传下来的。子子孙孙兴旺,枝繁叶茂。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连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姓周的人也随着中原士绅一起南迁。晋代时,汝南安城周君有三枚印章。周松詹洲。周福和其他著名人物。安城周静一家迁居安徽庐江,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家庭。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在朝廷做官,散居各地。隋唐时期,其中一家从山东迁到湖北,再迁到湖南,就是周敦颐一家。自以来,汝南的周氏家族,除其五子外,在史籍中留下名字并立即流传下来的就有239人之多,而且一代又一代人才辈出,都是当官的。这种现象是一个历史奇迹。战争结束后,周家族在、汝南等地逃亡,最终遍布全国各地。

2——唐初,周姓人随进入福建开基漳州。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人迁居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言为河南汝宁州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下三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四年(896),六镇叛乱,周德言次子与游、刘、翁、范等闵,选择福建建瓯县马府(1913建安、瓯坊两县合并)作为世居地,史称“马府”。周树和他的父亲住在河南汝宁县光州固始县。赵宗甘宁在福建生活了四年,住在福建始祖马府。周为后裔,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迁居福建崇安县仙店,周为仙店部落始祖。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跟随宋迁居闽亭宁化(今福建宁化县,古宁化县属汀州),仍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初,这一周氏家族从河南迁到福建宁化县,又继续南迁到广东梅县。

3——北宋末、南宋末,由中原南迁至广东。

新会府始祖周祖籍开封汴京。宋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居新会桥亭。还有新会县沙府坊周氏,始祖,生于河南徐州长葛县,被元朝扰乱,所以从宋少帝到广东周刚崖山。

广东新会周氏祖籍河南,南宋初年随、南宋末年随南迁。

梅县周氏大祖周仁德祖籍河南固始,随迁居福建宁化。南宋末年元初,其后裔“自闽迁粤”,迁居广东省长东县(今广东东部五华县,梅江上游),七祖周(王选)迁居梅县。是梅县始祖,又是从福建迁居广东的第七位始祖,所以广东梅县的周至今称他为“七君子之祖”。

4-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移民湖南邵阳。周,江西江油吉安太和县人,元明间迁居湖南邵东。湖州周氏,始祖,“元末明初定居湘潭,后又定居湘潭”。的次子周·于洪武年间迁居益阳,故被“迁益阳”。在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由江西永新县后田迁入。还有一派,“明洪武五年(1372),奉令入蜀,起兵重庆福州。”明末清初,周有仁、宁筠之子周克伦离开重庆福州榕口,离开四川苍溪。

明清以来,周姓相对集中的省份有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5-周姓主要集中在台湾省的台南和台北。

周的祖先大多由北向南迁到福建、广东,再由福建、广东迁到台湾省。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泉州人周东渡,进入台北县石桥乡。祖籍全州的周燕,迁居台北县景美镇,为垦荒打下基础。清朝嘉庆年间,周凯,富阳(今浙江)人,曾在台做平台,后死于任上。

6-周移民大陆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晚清;周旅居海外,主要在中南半岛和南洋。周姓华侨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两省(包括今天的海南省)。姓周的华侨来自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占很大比例。

1)广东揭阳县不老铺乡周家。明朝洪武初年,他的祖先周,又名周伯,从福建兴化府莆田县迁到广东揭阳县。他在蒲开荒,引清水到蒲,于是人们把“蒲”字改为“蒲”,用“布劳蒲”作地名。虾乡在海外谋生的人更多。在泰国首都曼谷,有泰国揭阳县的Burraup家族协会,它也生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2)福建周迁至南阳。清末福建周移至南洋,先后南航,开辟新天地。其著名创始人有:文德嘉、开埠周;武洛家世,周公南的经营;王扶林、周公秀对麻婆的栽培;周与贸易的新加波和马六甲迁徙:以及周和周与华侨的交往。

三、县、厅编号:

1王俊(汝南、裴军、陈留、旬阳、临川、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河南、肇州)

汝南县:汝南周氏,为王少子烈后裔,祖上为王少子烈第十八代纪烈永。有一种说法是,汝南周家天下。汝南周氏家族在汉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发展到鼎盛。这个周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有汉代的吴金周丘,汉代的曹琰,巡抚周瑜,将军,还有的伊将军,的统帅程健公爵,金龙的周初,梁鲁贵的侯周陵。唐武威将军周法尚;唐左屯卫将军周少凡;唐萨金戈将军周汝熙;周勇、中书侍郎平章、唐中书;孙朱元,部部长助理;等等。自周勇建国以来,已经招募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武学者和官员。何贤一直在朝廷。

临汝县:唐天宝初年改为汝州,属梁县(今河南临汝)管辖,元初改称汝州。临汝周氏亦被汝安周氏所分,为韩如芬、常州外大臣孙屯田、石中后周人第三十二代后裔。周,周运元,曾任凤阁、平章侍郎。

郭培县:该县建于汉代。周家族的这个分支,在秦朝时有些人搬到了沛县,成为当地有名的姓氏。汉代分阴名将侯、、周亚夫等都属于这一分支。。

陈:西汉时建县。周氏这个分支在汉代周人之后,其始祖是晋代的周振。

河间县:西汉高皇帝的故乡。河间周氏居住在(今河北)县,自称是继汉代侯周人之后,汝南周氏的一个分支。这个周姓最有名的人是北周的周惠达。

华阴县:唐天宝元年,改化州,治郑县(今陕西华县)。甘源元年(758),恢复化州。华阴周氏的来历至今不明。它的家谱称晋宋时期有一个叫周茉的人。他在北伐战争中随朱令时将军从丹阳(今江苏南京)入关,后留在华阴(今陕西华县),于是在华阴创立了周氏家族的基业。隋唐时期有乐州刺史周儒;周,嘉川刺史;周志轩,亳州刺史;少府监朱元觉;及周吕顺,冀州刺史。

河东郡:秦朝时位于安义县(今山西夏县西北),隋朝时迁至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南),曾改称周浦。分阴县是其所辖的县之一。河东周氏也是汝安周氏的一个分支,自称是韩如芬侯周人的后裔,家住河东汾阴县(今山西万荣西南)。到了唐代,这个周姓包括主客、外郎周紫晶、登州刺史周正冲、周树刺史周彭年、大理总监周万年、大理评审官周载、郭子大夫周元达。

清河郡:西汉时建立,治所在庆阳县(今河北省清河东南),东汉时迁至甘陵县(今山东临清东北),称清河国。此后,郡与国也互称。北齐迁至武城县(今清河西北),隋唐时曾称周贝。这个周姓的祖籍有待考证,是唐代出现的新郡望。其中就有周、、凤阁舍人等名人。

江陵郡:唐天宝初年,荆州改为江陵郡(今河北),甘源元年(758年)恢复荆州。这个周家的来历需要进一步考证。在唐代,魏巍、邵青、周民道等人闻名于世。

长安县:唐置,治今陕西安西北。长安周氏原属嵇,是的后裔。唐先天年间(765,438+02-765,438+03),为避唐玄宗而改为周氏。这个周氏家族自北朝以来一直是关中最受欢迎的姓氏之一,先后产生了北周太子纪渊、唐朝外交大臣纪思忠、纪初训、儋州刺史纪思恭、长安使纪道彬等著名人物。唐朝以后,这个周姓中有一部分人恢复了姬姓,但大部分人仍保持周姓不变。

河南郡:秦代三川郡,汉代改称河南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下辖22县,相当于今天以洛阳为中心的区域。河南周氏来自鲜卑拓跋部,开基始祖是周瑶。周姓中有将军尤、周和他的儿子周思良、周思敬。

肇州县:贞观八年(634年),由乐州改。乐州、武德由石安县平乐县改为广西平乐西。因为赵州曾被称为乐州,所以这个周姓也被称为乐州周。肇州周氏以居住在肇州而闻名,其祖先的著作尚待考证。唐朝时,周等人是乐州世代的领袖,周万才和周是永州和柳州的秘书。

2.大厅号码:

1_)西流堂:汉文帝六年冬,六万匈奴兵马入侵汉朝。文帝命周亚夫出兵刘溪[今陕西咸阳西南]。几天后,邓文迪去了军队。走近军营,只见铁甲兵戒备森严,个个手持刀剑戟,弓箭如临大敌。在大门口宣布消息的时候,营员们笔直地站着,一动不动,大声叫车夫停下来,说:“军队听到的是命令,不是皇帝的命令!”文迪亲自来到营门口,被哨兵拦住。邓文迪只好交出天子杰夫,让哨兵返回。亚夫检查了文件,然后命令打开车门,放进司机。"营地里不允许赛马。"车夫和骑兵也不得不照着做。进入营门后,亚夫不慌不忙地出去迎接。文帝吊唁过后,士兵们一出营门就关上了,整齐如初。文帝回过头来,高兴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像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的士兵把敌人打得天衣无缝!”

2_)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忠厚老实,一生最爱荷花。他曾写过《爱荷花》,通篇100多字:“陆花水草都很可爱,陶金渊明独爱菊花。自从李唐来了,世人都很爱牡丹。独在莲花里,不沾泥,而清不妖。你会外直,不散漫,香清雍容,远远望去,不可笑。欲唤菊花,花之隐士也;牡丹,花开富贵;荷花,花之君子也。嘿!菊花之恋,陶之后鲜有耳闻。谁给了莲花的爱?牡丹之恋,老少皆宜!”他把荷花比作君子,盛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而不妖”的品格。

3_)自立堂的名字:实德、仪征、婵粉、无辜、姬叔、少莲、狮山、大本、承志、敬莲、和谐、敦绪、忠义、敬、集贤、永嗣、程思、莲溪、敦加、孝。

第四,家谱:

湖南:濂溪汝南周氏宗谱* * * 89卷。江苏:周氏宗谱六卷,周氏宗谱十八卷,润州重修周氏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宗谱六卷,周氏宗谱三十二卷,江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浙江:周氏宗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宗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四卷。《周氏宗谱》第一卷,《周氏续谱》第十一卷,《周氏四大宗谱》第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第一卷,《周冲村“爱莲堂”宗谱》第八卷。

动词 (verb的缩写)历史名人:

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沛县(今江苏)人。子,先封侯。文帝在位时,匈奴东征。他以河内为将军,保卫刘溪(在陕西咸阳)。他的军令严明,被称为“真正的将军”。景帝在位时,任太尉,平定七国之乱,移为丞相,谢其病。后来他因为厌倦了私买皇家的东西而入狱,饿死了。

周初[约。236-297]:西晋时,宜兴杨羡慕【今江苏宜兴南】一个隐字的人。武时为东观左丞,后任新平太守,迁御史钟诚,后任建威将军、将军、周孝侯。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他由恶变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的说法。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本名毛舒,道州英道[今湖南道县]人,曾官大理寺丞,大夫。因在庐山莲花峰下游建房,以英岛故居命名,后人称其为莲溪先生。他以陈抟的《无极图》为基础,写出了《太极图》,理学大师朱曾称赞他为理学的创始人。他是《胡艾莲说》的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诗人,名美成,穆斯林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文笔严谨新颖,被词人誉为“巨匠”,对后世影响很大,为南宋格律词派开了先河。

周韵:唐代著名画家,以肖像画和佛像闻名,出身名门。他的画风是“衣简、色柔、体丰”。宋代米芾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四大画家”。

周瑜[175-210]:三国时吴名,,庐江蜀县人[今安徽庐江西南],2008年建安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军队,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曲细,名曰“曲错,顾”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育才,浙江绍兴人。周敦颐的第三十二孙。《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2000年6月17日)

周恩来[1898-1976]:翔宇,别名吴昊,江苏淮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献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孙。

六、姓氏典故

《三国演义》中周瑜击败黄盖:黄盖投降曹操,发动火攻,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周瑜为了取得曹操的信任,故意以打黄盖为借口,让黄盖假装生气,投敌。既然这次打架是事先约定好的,自然是两厢情愿。所以“周瑜打黄盖”就成了歇后语,它的下一句是“双方同意”。

出自姬姓,祖上是。

黄帝的第四个孙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周氏族的祖先。周公东征胜利后,诸侯大规模分封,包括53个姬姓国家。这些姓姬的国家的后代,大多把姓氏改成了国名、地名、祖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