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帝王名字有什么规律

商代每位王死后,都要从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中选择一干为名,称为“庙号”,如大乙、大丁、外丙、中壬等的乙、丁、丙、壬即是庙号。庙号也是祭日,即在这一干日举行祭祀该王的典礼。庙号的产生是死后通过占卜选择决定的,后世子孙占得的庙号干日若与其先祖相同,则在干日前加区别字,如从汤到纣的31王中,卜得“甲”为庙号的商王有6位,于是在庙号干名前加区别字,分别称为大甲、小甲、河亶甲[戋甲]、沃甲[羌甲]、阳甲、祖甲,这样就不至于相混。干名前的区别字,有些可能己具有后世“谥”号的性质了。所谓“谥”号,是根据他在位时的行为给以一定的名号以褒贬其政绩,“施德为文,除恶为武,辟地为襄”的文、武、襄就是谥号,如武丁,文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