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画是什么?

仕女画又称“仕女画”,是以女性为主体,描写女性日常生活的作品。唐代初期出现了仕女画。如颜的《步步高》画了多位美丽的宫女,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也画了一位雍容华贵的莫耶夫夫人。但盛唐以后,仕女画的题材拓宽了,从描写贵族妇女发展到村姑、仙女、仕女、渔夫、宫女、艺妓等。这种画风的代表画家是张轩和周舫。

张轩是唐玄宗时的宫廷画家。他曾经是历史博物馆的一名画家。他是中国杰出的人物画家和风俗画家,以擅长画贵族妇女、婴儿和鞍马而闻名。他对场景的点缀非常精彩,尤其是在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方面。他画仕女,耳朵经常染上猩红色,身材丰满,衣着华贵。张轩的画大多以贵族生活为题材,他曾经画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日常生活,比如明太祖乘乐,明太祖打吴彤树,明太祖乘凉,后唐从图中走来。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虢国夫人尤春图》和《道莲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临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在极其精细光滑的宫帛上,画着杨贵妃的妹妹郭夫人骑马春游。全卷构图连贯,疏密有致,细腻有力,色彩对称分明,体现了唐代仕女人物画的高超技艺。郭夫人住在画面的后半部分,梳着时髦的马尾辫,侧身垂下,别具一格。她前后有三个骑手,分别是男女服务员和保姆。她的姐姐,秦夫人或韩夫人,可能正手挽手地坐着,有礼貌地交谈着。其中,前三乘疏排,后五乘相对紧密错落有致,构成了节奏的变化。整幅画卷没有任何背景的点缀,马匹轻快的步伐,人物悠闲的神态,华丽的装扮,将春游的意义渲染的淋漓尽致。此画线条细致生动,用朱红、赭石红、石绿等矿物颜料晕染人物身上薄而亮的春衫,色彩长久不变。从人物造型来看,此时的唐代贵族女性并没有后世仕女画中的那么精致。他们马上骑马,脸上不化妆,身材丰满却敏捷矫健。

张璇的另一幅杰作《刀莲图》是宋徽宗赵霁的复制品,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修行是一种丝织品,需要经过煮练、漂白、捣碎,才能变得柔软适用。《夯土图》展示了女子夯土的过程和场景。整个画面分为捣固、编织、拉直、熨烫三个部分。屏幕上有12个人物,身材丰满,举止脱俗。“熨烫”是最值得称道的部分。两个女人握着夯操的两端。穿蓝裙子的女人微微后仰,用力收紧运动。中间一个女人在用熨斗熨衣服,一个女仆在帮她背图。还有一个小女孩在练习题下弯下腰,调皮地抬头看,好像在试图发现练习题的背面是否藏着什么。画面中的人物或侧身、或后仰、或下垂、或侧身,形象生动,描写流畅,色彩艳丽而不俗,画面环环相扣,生活气息浓郁,反映了盛唐崇尚健康丰满的审美趣味,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风格。

继张萱之后,仕女画的代表画家是周舫。由于时代不同,周舫和张萱的仕女画在审美趣味上有所不同。周舫的仕女画与张轩的一脉相承,但更为成熟。张轩身处盛唐,作品中的仕女大多呈现出一种健康明丽的美,一种繁华奢华的气度。周舫生活在没落的中晚唐时代,他的审美趣味也逐渐从富丽堂皇转向细致优雅。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满,眉清目秀,面颊丰满,衣着华贵,笔触简单,色彩柔和。善于观察女性心态,尤其擅长描写后宫妃嫔空虚寂寞的生活境遇和微妙心境,如扑蝶、抚筝、下棋、挥扇、奏乐等。

周舫的人物画功力极其深厚,他的肖像画能传达人物的魅力;在佛画方面,他独树一帜,首创“水月观音”的画法,将观音菩萨置于清幽澄净的环境中,以示圣洁。后来被历代画家所用。人们把的人物画,尤其是倒立女和佛像的人物画,称为“周家派”。据说周舫曾奉唐德宗施立之命画过张静的庙神,立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北京人前来观看,有些人还妙语连珠。也有人提到它的缺陷。周舫虚心听取意见,这一点每天都在改变。几个月后,他停止写作,直到每个人都说不..相传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女婿兼侍郎赵总先后邀请韩干和周舫为他画像。画完后,赵总把肖像放在座位的一边,很难决定它是好是坏。还是赵夫人评价:“两幅画差不多。前画者似赵郎,后画者动之气,使赵郎气质笑。”周舫独特的艺术技巧在一句话中表露无遗。可见周舫的绘画技艺高超,画仕女不愧为“古今之最”。元代大画家赵孟頫对张轩和周舫的绘画风格推崇备至,而元代宫廷画家周郎是最杰出的模仿者。他的《杜秋娘图》完全来源于“周家”的造型,用笔表现了元人飘逸洒脱的节奏。

周舫传世的70多幅作品中有一半以上属于仕女画,包括费阳的《出浴》、《游春》、《启功》、《宛凡》等。,而且还有一些流传至今的画,比如戴簪子的仕女图,挥扇的仕女图,琴上品茶的仕女图。

一个戴着发夹的美女的照片现在在辽宁省博物馆。据说是周舫的原作,为晚唐或五代所作。整幅画绘在丝绸上,描写春夏之交贵族妇女赏花的场景,分为采花、赏花、散步、逗狗四个板块。构图平铺,人物线条简洁圆润有力,色彩丰富不俗。画卷开头和结尾的两位女士相互回望,来回呼应,将整幅画折叠成一个整体。没有风景作为背景,中间只画了一只行走展翅的白鹤,右端排列了一组玉兰史静。构图简洁,优雅,充满活力。从人物的着装、仙鹤和仕女手持的花束来看,大致可以推断出绘画场景是在晚春。画中人丰满,衣服颜色以红紫色为主,极尽奢华华丽。她们高髻,大牡丹,香白茉莉,抹胸,轻纱彩衣。手臂处的纱布油漆工经过特殊染色,手臂在纱布连衣裙中若隐若现,让脂肪般的肌肤和透明的纱布相得益彰,很有质感。细看人物情态,仕女们面容丰满,身披猩红披风的女子神情凝重,逗狗的女子年轻活泼,捧花的女子神情悠闲,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悠闲的气息。据说这一卷重新装裱,发现是四幅独立的屏风画。

唐代仕女画的成功在于对人物服饰的描绘。在张轩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物;在周舫的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工笔的特殊技法,比如女士的高髻,乌黑发亮。黑发的渲染肯定不好做。工笔画的要求是黑而不浮躁,深而厚重。周舫的渲染正好体现了这种魅力。此外,仕女轻纱的透明效果,服饰的装饰图案,深色纱袖中沿边缘线勾勒出的白线,都是以往工笔画中很少见到的特殊技法。就连一条积满灰尘的尾巴和一个圆形的扇柄都是经过精心描绘的,他们的画作堪称精美的艺术珍品。

与上一代仕女画相比,张璇和周舫的仕女画第一次将真正的宫廷女性展现在观众面前。顾恺之是张、周以前画仕女画的第一人。然而,在他的绘画中,女性形象往往作为一个传说或故事中的人物出现。人物注重体态描写,以衣服体现的魅力取胜。因为基本都在中间,人物的脸并不是画家关注的重点。而在张轩和周舫的画中,往往只截取生活场景的一个片段,如春游、捶打、簪、扇、照镜子等。,于是女性形象就成了画的中心,人物也多放在近距离,面部表情就成了刻画的重点。

由张、周开创的仕女画,其影响从晚唐五代一直延续到元代。虽然人物略有减少,但主题、表情、面部和服装都遵循了他们的绘画风格。直到明清时期,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是富贵优雅,而是转向了苗条精致,仕女画的风格也随之转向。此外,张、周的仕女画对周边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日本浮世绘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张、周仕女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