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中不容易,为何中探花比中状元还兴奋?

古代高中不容易,为何中探花比中状元还要兴奋?皆因一个不成文规定

最早接触“探花”二字,是因为古龙的小说《小李飞刀》,书中的李寻欢人称“小李探花”,这探花二字就是对其“才学”的肯定。“探花”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当时的科举制度中“探花”不专指第三名,而是统指考的最好的一批人。古代科举考试三甲,状元,榜眼,探花,能中其中一个都是人中龙凤,原以为人人都想做状元郎,没想到中了探花比中状元还要令人高兴,这是什么原因呢?

探花使出现于唐朝,几乎是和科举考试同时出现的。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第一名就是状元,然后下面就是排着名次的进士,科举考试放榜之后,为了庆祝大家金榜起名,会在杏园举行探花宴,在这个宴会上,状元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还专门有一个环节是迎接状元的出现,这里就要用到探花郎,探花郎需要从这些进士中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年轻和英俊,名额是两个。没错,就算是在古代,选天才也是要看脸的,探花不仅要成绩优秀,还需要面色如玉,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撑得起国家的门面,皇帝也更喜欢任用,所以探花的潜力比之状元还要是要高很多的。

这两个探花郎就负责在京城各大名园中摘取名花,然后用鲜花迎出本次科举考试的状元,接着宴会正式开始。由于长得比较帅气,一时间风头都超过了状元。

这个时候还没有殿试,意思是说只要参加了会试,也就是一个进士了。后来皇帝担心到有人会结党营私,所以又增加了一个殿试。而且一开始也没有榜眼一说,最流行的就是状元和探花然后就是进士。

宋代也沿袭唐代的这种习惯,也举办宴会挑选“探花郎”。但后来,北宋状元余中上书请求停止挑选“探花郎”这种做法,因为此举太抢状元的风头。余状元上书成功,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探花的称呼渐渐成为进士第三名的称呼。

这下大家明白为啥得了探花比状元还高兴了吧!因为探花郎,暗喻此人于美貌与才情为一身,也就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小鲜肉”。正是因为探花长得比较帅,所以风头很多时候都盖过了状元。但是说到底,只是暂时的风头比较好。只要这股风过去之后,还是状元比较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