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点将

战阵滩:周瑜点将

陈金顺

传说惠民、长沟两村交界处的老坝头,系三国时期丁奉操练水师、排兵布阵的“战阵滩”,亦为当时东吴大都督周瑜的“点将台”。有关这点将台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神奇的故事:

当时,东吴每次与曹操所率领的魏军交战,总是被打得大败而归,为此,身为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急得愁眉不展,茶饭不思,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来犯之敌。

有一次,周瑜下朝回到屋里,闲着没事,在自己家中的后花园内散步,偶尔发现假石山旁边的一口空水缸,寻思着在里面栽几枝水莲,给花园增添一点闲趣。他在缸底放了一些泥土,又找来扁担和水桶,去池塘里挑来水,倾倒在缸里。可就在缸里的水快满时,忽见得缸中映出一幅点将台的景象。台基旗杆等清晰可见,更为奇特的是,点将台旁边渐渐生出一株老榆树,榆树的身上又长出一槐,实乃榆抱槐也。

水缸里怎么会出现这么一幅奇特的景象?周瑜觉得实在不可思议。家人闻讯赶来,看了缸中所现,也都大为惊奇,不知何故。

这以后,缸内每次被水灌满时,此景便在缸中呈现,周瑜心想其中必有缘故,于是就找来画工,将缸中所出现的画面,用纸描绘了出来。

这一天,周瑜拿了这幅画,找到了军师鲁肃,将家中水缸所呈现出的奇特景象说了一遍,便问是何缘故。鲁肃仔细地看了那幅画,沉吟半晌,忽然击掌道:“哎呀,这可是我东吴的大好事啊!”

周瑜急问:“军师看出什么来了?”

鲁肃指着那画道:“你看这画中点将台旁的树, ‘榆’和‘槐’二字各去一‘木’字,正好是大都督你名字的 ‘瑜’和魏军‘魏’字一半,榆抱槐——岂不是上天暗示我东吴此次一战,可尽将来犯的魏军包围一举歼灭?”

周瑜听了,大喜道:“军师的眼光到底是与众不同啊。可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消灭来犯的魏军呢?”

鲁肃道:“目前我们眼下要做到的是,尽快找到这画中的点将台在什么地方;如果能找到画中所示的地方,也许就会找到破敌之策!问题是,这画中的点将台,在现实中会不会真的存在呢?”

说来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当口,丁奉从金宝圩赶到吴都的建邺城来办事,办完事后顺道拜访周瑜,正好撞上周瑜和鲁肃在讨论那一幅画。丁奉看了那画,惊奇地道:“你们这画是从哪弄来的,这不是我操练水师的战阵滩么?”

周瑜和鲁肃听了,面面相觑,禁不住异口同声地道:“难道还真有这个地方?”

随后,周瑜和鲁肃跟着丁奉,赶到了金宝圩。

丁奉带着他们来到战阵滩,说:“就是这个地方!”

周瑜和鲁肃看了,二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由得啧啧称奇,无论是所筑的台子和立旗杆的位置,都和画中一模一样。一旁,果然有一棵老榆树,树的身上长了一棵槐树,榆树粗壮,旁生的树枝紧紧地压着槐树,看上去,那槐树竟有些喘不过气来、痛不欲生的样子。

周瑜登上用土垒成的台子,金宝圩的风光一览无余,看那沟渠纵横,波光荡漾,将一片片田地分割成不同的块状,清风拂面而来,既有水的气息,又有田野禾苗与泥土的清香。

看着,看着,周瑜两眼一亮,他发现金宝圩内那些自然生成的沟渠,相互交错,看似凌乱,可细细辨认,却似乎又有着一定的规则,稍加整理,那些沟渠形同排列好了的八卦阵图。这一发现,让周瑜不禁喜出望外,连忙唤人拿来纸笔,将那些沟渠的排列和走向,在纸上勾勒了出来。

随后,周瑜将这幅沟渠图递给鲁肃看。鲁肃一眼看出了这幅图的用意,大声赞道:“好一幅《金宝圩水乡战阵图》!”

周瑜立即命丁奉召集起水师士兵,按图所示,排兵布阵,进行演练。

军鼓咚咚,士兵在丁奉的指挥下,排成不同的队形,随着旗官手里的七彩小旗不断的挥动,队列也跟着不停地变化着阵形。鼓声忽急忽缓,队列的变动也忽快忽慢。一旁的人看得眼花缭乱,如同置身于迷宫之中。

士兵们一连演练了七天,周瑜看了十分满意。这时,有探马来报,魏国又有近万水军杀了过来。

周瑜哈哈大笑道:“来得好,我这就让他们尝尝金宝圩水乡战阵的厉害!”

接着,周瑜登台点将,命丁奉为主将压阵,周泰为副将打前锋,迎战魏国水军。同时,他又邀请了蜀国诸葛亮等人在一旁观战。

两军交战,初时,周泰奉命用的是常规的作战方式,与魏国水军作战,眼看渐渐不支;周瑜突然下令,命丁奉集中战船,摆开了“金宝圩水乡战阵”,随后一声号炮,那些小巧玲珑的战船忽聚忽分,在水面犹如箭鱼一般四面穿梭,只片刻工夫,就将魏国水军分割得七零八落。还没等魏军主将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东吴的战鼓好像急雨一样从周围响起,吴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动阵形,将魏军团团包围了。

这一场大战,魏国水军几乎全军覆没,死的死,投降的投降。

诸葛亮亲眼目睹了这场大战的经过,连连感叹:“周瑜这次所布的阵势,简直如同天助!”

别人哪里能想像得出,周瑜的阵势,竟然是得之于金宝圩天然生成的水渠的布局呢?

后人为纪念周瑜这场胜仗,就将丁奉在老坝头操练水师的地方,起名叫了“点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