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谥号讲究什么?

谥号是周公发明的,他用一两句话高度概括死者的一生,比如最普通的文学和武功。

第一个享受这一荣誉的人是商朝的帝辛,周公拜他为谥号,所以后人习惯称他为商纣王。从那时起,所有的皇帝和王子都有谥号。只有秦始皇觉得这种东西,谥号,是儿子评老子,臣子评王,属于下级评上级。不然就废了。所以秦始皇和他的儿子秦二世都没有谥号。

如何确定一个人的谥号,有专门的规定,叫做葬法。追授法有三种:上追授法、中追授法、下追授法。

一般来说,丧礼都是褒的类型,比如秦孝公的孝,汉文帝的文,汉武帝的武。

一般来说,丧葬礼仪是贬义批评的类型,如的周和皇帝的杨。

中国的丧葬仪式一般都是吊唁型的,比如汉哀帝艾。

所以,一个人去世后,后人总结这个人一生的事迹和贡献,翻开葬礼仪式找到一两个对应的词,就认为是谥号。当然,大臣死了,皇帝也可以给这个大臣谥号。宋代文官以死后谥号“郑文”为荣,因为这是皇帝给予文官的最高荣誉和奖励。因为评价先人的是后人,大部分应该是抑恶扬善,上面追悼法的内容也是最多的。

当然,每个人死后都可以有谥号,但是谥号皇帝更有名。因为后世很多皇帝已经习惯用谥号来称呼他们,比如汉文帝、汉武帝、杨迪等等。大家也要注意把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年号区分开来,以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