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字有什么讲究?

1、成年才可以取字

取字表示进入成年,可以男婚女嫁,结婚生子了。《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意思是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加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略有不同的是,笄礼是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举行的,如果一直没有订婚,20岁时举行也可以。

2、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长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3、字是名字的延伸

意义相延的:即表字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白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扩展资料

古人取字的原因:

1、取字是为了尊重的需要

《仪礼·士冠礼》上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古人认为,名卑字尊。成年之后,朋友等人如果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要称字。

2、取字是为了避讳

古人如果名字犯讳的话,就避用其名而称其字。如房玄龄等人编撰《晋书》时,为了避唐高祖李渊讳,就避名称字,所以公孙渊就称公孙文懿,刘渊就称刘元海,褚渊就称褚彦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表字

参考资料:

人民网--古人“字”中学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