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正式作业的类型
初中数学作业的三大类型设计:
一、数学知识性作业的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其基本出发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认知结构中,才要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在此理念下,数学知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应立足数学课本,以进一步深刻把握课文中的内容为学习目的,重视学生的知识“再创造”。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和“创造”出来。学生这样获取的知识在头脑中才能根深蒂固。
这类作业的设计往往都是在新授课后,采用墙报、班会、知识竞赛等手段进行。将所学的知识通过作业反馈出来,要求学生从中概括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实思想、知识结构框图,或一些数学史知识。这种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探究教材—→查找资料—→成果汇报—→总结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针对教材中的某一个例题或一个课后阅读题,来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例如,上完“勾股定理”后,让学生分小组从书籍、网上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史料,然后在班会课上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等等。这种知识性的探究作业,既克服了以往作业的缺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技能性作业的设计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精力集中,投入专注,兴趣盎然,增强了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以好生带动学困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需要,体现个别差异,让全体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技能性的作业包含着折叠、设计及动手操作题。这类作业的设计采用课外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或者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作品;其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分析教材—→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动手操作—→成果汇报—→总结评价。让学生设计难度水平不同的习题,形成题库,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量的习题的训练,体现个别差异,让全体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笔者在授《截一个几何体》这节课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利用芋头来“截切”完成,学生提前预备,课堂上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有个学生竟然想到对多边形也进行同样的研究,结果他探究出了一个老师也想不到的结论!这种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探究性作业,用于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在授完“对称图形”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块长方形空地上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花草,现将这块空地按下列要求分成四块:(1)分割后的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四块图形的外形相同;(3)四块图形的面积相等。请按上述要求分别是画出4种以上的分割方法。”这些题目没有规定性的要求,笔者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通过动手亲自做一做充分来完成。许多学生利用四周几何形体,先摆放,再论证,成绩不小。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三、生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服务于生活”则体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现代数学注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教材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许多生活实践性探究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课题,真正走进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参观访问,探究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探究成果能服务社会。
生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教材需要,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逐步形成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生活调查—→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这种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能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