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将军在古代是怎么死的?如何应对王子的即位
说起吴起,他是战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辅佐鲁、、、楚四大君主,均有建树,以至于司马迁在为他立传时,对他评价甚高,将他与孙武、孙膑并列,认为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军事家。
但是,吴起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就连司马迁对他的评价也只有几个字:“以一时之暴忘其身。”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我们来看看吴起的生平,功过。
鲁君最早是吴起辅佐的。鲁是个小国,国力和军力都很弱。当时强大的齐国和岌岌可危,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面对侍奉他的大军事家吴起,鲁君不敢用,因为有人说: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用起来不安全。吴起为了消除猜疑,取得卢俊的信任,杀了自己的妻子。于是,鲁君起用吴起为将军,一举击败了齐国。之后有人说:吴起太残忍了,为了获得信任,他杀了自己的妻子。这个人一定有不忠;吴起在鲁的存在必然导致战争;吴起不孝,母亲去世也不回去悼念,等等。卢俊听信谗言,开除了吴起。——其实卢俊罢免吴起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吴起恭执掌高震。之所以这么气势汹汹,是因为小池塘养不了大鱼,小庙容不下大神。——的确,鲁这样的小国经不起折腾;而吴起这种军人出身的人,在鲁那里真的是一无是处。
——至于残忍的杀妻行为,在中国古代就像换衣一样普遍,鲁君并没有太在意,司马迁也同样不以为意。
——如果母亲死了,不参加葬礼,我们就更好理解了:吴起毕竟是一个杀了30多人的杀人犯。如果回去,保家卫国会让你全身而退吗?——他就是想回去,可他能回去,敢回去吗?
吴起被鲁君解雇后,在魏文侯避难。魏文侯重要谋士李恪最初对吴起的评价是:军事天才,贪财好色。
吴起的军事才能很快就体现出来了:他很快就把魏军培养成了一名骁勇善战的勇士——魏武祖,而这支生力军在吴起的带领下取得了连胜,打败了强悍的秦军,在秦国拿下了五座城池和大片土地。愤怒的秦献公在树立国耻纪念碑后去世。后来魏文侯因为吴起的“连平”,任命吴起为西河太守。吴起在西江太守的任命上做得非常出色,政治清明,民心所向,士卒拼死拼活,威望很高,使得韩、秦不敢用兵反魏,确保了魏国西南边陲的安宁,为魏国的变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安宁。这里对吴起的评价又有了分歧:李恪说他贪财,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太守正是因为他清廉公正。看来判断一个人不能只听道听途说,只有时间和实践才能证明一切:吴起的清廉一定是真的,否则他不可能领导一个地域和人员构成都非常复杂的地区。魏文侯给予了吴起高度的信任。然而好景不长,魏文侯因病去世。魏武侯继承了王位。
魏武侯即位后,作为一名高级官员,吴起应该尽力协助他。但是,那个永恒的定律也出现了:主少国疑,主高镇,疑君!——吴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的猜忌,从任用的资格、威望、信用、能力都远不如他的田相可见一斑。魏武侯的怀疑变成了诱惑:他想把妹妹嫁给吴起。如果吴起接受了,对魏有贡献的吴起就成了他的妹夫,肯定不会有二心;如果不接受,说明你有二心,要早做防范。然而,吴起完全没有准备。目睹大公主当众受辱,对丞相丈夫的叔叔大吼大叫(其实是演戏)后,他立刻对大公主更加桀骜不驯的小公主产生了反感,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吴起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不然也不会悍然杀死几十个嘲笑自己的人。这样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当然不可能为了高官或国王的信任而牺牲个人尊严。吴起此时的心情,套用一句诗可以形容:
生命是宝贵的,
爱情更贵。
为了尊严,
你可以两个都扔。
结果,吴起在获得尊严的同时失去了魏武侯的信任,不得不离开魏国到楚国寻求发展。吴起辅佐魏武侯的时候,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固国不患于德。
在魏国没有立足之地的吴起,终于在楚国显示了他的野心:
他在这里遇到了另一个知己:楚王!吴起一到楚国,楚王马上任命吴起为丞相,掌管军务。
吴起当上丞相后,立即在楚国推行变法。他的政治改革从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开始。为什么?因为楚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整个社会和政权都是由六大氏族组成的。比如屈原和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黄歇,就属于不同的宗族。这六个宗族互相角力,互相勾结,争先恐后地把自己人塞进政府机构。当他们临时抱佛脚的时候,他们会建立新的机构和部门。久而久之,楚国机构臃肿,重叠,官员如鲫鱼过河。国家大部分财政收入用于支付公务员工资。政府臃肿低效,人民怨声载道;楚国国力衰弱,列强环伺。——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吃官饭的公务员太多了!吴起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精简机构,大张旗鼓地裁员。而且他的措施极其严格有效,没有出现像我们机构改革那样换更多的人和机构的现象。百分之八十的贵族子弟回家休息。(请问,今天可以进行机构改革吗?我们谁有勇气打破各种网络的纠缠,淘汰冗员?很快,楚军装备更新,军费充足,战斗力迅速提升。吴起带着这支军队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扫平了南方的百越等少数民族割据部落,稳定了楚国的大后方;它吞并了陈、蔡两个小国,以威胁赵、魏、韩国为跳板。向西攻打秦国,让秦国坐立不安。一时间,楚国的威望大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他六国都紧张起来。——楚庄王之后,楚人的强国梦终于实现了。——可以说吴起对楚国贡献很大!吴起也赢得了广大楚人的拥护和由衷的感情。
——即便如此,吴起还是通过精简机构人员得罪了楚国六大宗族势力。那些人恨得咬牙切齿,要收拾吴起。只是因为楚王的全力支持,他们不敢对吴起下手。当然,这一点吴奇很清楚。他必须抓紧时间继续改革事业。他的措施必然会消灭六大老牌宗族势力,为他的改革事业扫清路障。
可惜,偏偏就在这时,上天跟吴起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楚王哀死!
楚王刚死,六大宗室就在谋划杀吴起,连新楚王苏登基都等不及。他们密谋在楚王的灵堂杀死吴起,因为在其他地方无法接近吴起,任何人都不能带着武器进入灵堂,但即使带着武器进去,也没有一个人敢拿着剑冲向吴起,因为吴起的胜利名声和少年时杀死30多个邻居的故事太恐怖了。经过一夜的讨论,他们决定用弓箭从远处射吴起,以免伤到自己。
网是在楚王的灵堂里织的。
吴起一踏进灵堂,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死了。久经沙场的大脑立刻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扑向楚王哀痛的尸体寻求保护。——保护是保护不了,但至少能拖一部分人下水。
箭在乱飞。楚国贵族的子弟惯于养尊处优,几乎已经忘了如何射箭。射到吴起的箭没有射到楚王的身体。
吴起死了。楚王肃即位。楚王苏严查射杀吴起的人和楚王莫灵的尸体。一个* * *杀了60多人,灭了他们三家。吴起报了深仇大恨,死前用最后一招报了仇。
这里有个问题:当时还是太子的楚王苏知道吴起被宗族谋杀的事吗?你参与了吗?我觉得他是知道一些事情的,即使他没有参与,至少他默许了。——原因很简单。吴起的变法可能损害了他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将如何控制吴起这个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他能处理好吗?“高震为功德之主”的永恒法则摆在楚肃王面前。所以他对杀死吴起的阴谋充耳不闻。然而事情的结局却让他大为吃惊:宗族竟然在先王的灵堂里刺杀吴起,甚至枪杀了国王的尸体?——这是对先王的侮辱,对王权和他自己的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楚王苏即位后,处死了直接参加射箭的氏族儿女60余人,灭掉三族为例。而楚苏王的追查只涉及直接参与者,不涉及更高级的幕后使者,因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绝不会自己动手。——这也是楚王苏对杀吴起的阴谋略知一二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吴起死后,楚国的政治改革停止倒退,宗族势力进一步膨胀,楚国的改革势力再也没有翻身。即使后来屈原和黄歇呼吁,楚国也从未进行过任何改革。
吴起死了。纵观吴起的一生,可以说吴起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他的一生影响和改变了战国时期许多国家的命运和进程,为后世许多军事和政治改革提供了借鉴和范本。他的成就并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因为刚刚起步又被扼杀的改革事业,司马迁把他归为一流的军事家,我认为这多少有些贬低吴起的作用和影响。至于对他的争议,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因为在他那个年代,很多人说他坏话,关于他的谣言满天飞。但我们从史料中找不到关于他道德败坏、人品低下的证据记录——司马迁、班固都不接受这些谣言,可见谣言归谣言,吴起本人的人品也是相当认可的。至少,他是个绅士。
——司马迁对吴起死因的评价只有一个:少恩而死。——也就是说吴起的改革太苛刻了,所以应该不会得罪很多人。你太严肃了。你死得其所,没什么好委屈的。
——司马迁对改革者之死再次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态度,但当时的楚国或其他任何国家有可能进行和平改革吗?司马迁的改革理想状态能实现吗?-不可能!这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的。吴起根本没得选!社会需要的是认真的人,勇敢的人,不会退缩的人,就像他和商鞅一样。他们不在乎流言蜚语的危害,不在乎个人荣誉的得失,甚至不害怕失去最宝贵的生命,只是为了自己的改革造福一方而努力工作、拼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就像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