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房雅称
一般而言可称为,斋、堂、庵、屋、庐,这些称呼中,斋是最常见的一种,斋的本义是斋戒,古代礼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斋戒仪式,而从事文化活动,其本质与“斋”所蕴含的宁心静神、修身养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将书房冠名为“斋”,寄托的正是一种超凡脱世、物我两忘般的境界理想。
斋,说文:“斋,戒洁也。从示,_齐省声。”
它的本义是“斋戒”,意思是在祭祀之前保持自己的身心清洁。后“斋”引申为干净、整洁、安静的地方。比如王安石的《昭文斋》和刘鹗的《抱残守阙斋》,最著名的是蒲松龄的《聊斋》。
堂,的建筑特点是高大、宽敞、明亮。
因为书房大多比较明亮,所以常用“堂”来命名。如司马光的读书堂、李清照的归来堂、汤显祖的玉茗堂、甘龙的三希堂(因其中悬挂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_《伯远帖》三件稀世墨宝而得名)。除了堂,还有“草堂”、“书堂”,如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
室:在古代的房子里,前面被称为“堂”,后面被一堵墙隔开;后面部分称为“室”,后引申指房屋、住宅,所以很多书房都以“室”命名。如刘禹锡的《陋室》,梁启超的《饮冰室》。
屋:单以“屋”字命名书房的很少,如清代叶燮的《二弃屋》。但是用“书屋”命名的比较多,如郑板桥的“青藤书屋”、汪士慎的“青杉书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