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帽子的别称
数一数中国古代所有叫不出名字的帽子。
汉服信息
2018-10-27
密切注意
数一数中国古代所有叫不出名字的帽子。
在古代,“冠”是头饰的总称,用来表示官职、身份和礼仪。在历代的演变中,冠可分为冠、巾、锄、帽、盔、帽等。,并且还可以分为朝廷官员、士人、武职将领、后妃宫女、布衣、道士释法等等。
根据史料和相关记载,推测冠是古人根据自然界中鸟兽的头形进行模仿、装饰和改造的。古人出于礼仪和装饰的考虑,把头换成了皇冠,把胡须换成了流苏和流苏,这是古代皇冠的基本结构。发簪插在头发上使其稳定,流苏装饰在皇冠上,丝带垂下使其牢固美观。皇冠的材质在黄帝之前是皮革,后来是布帛。(考证群书记载黄帝以前用羽皮为冠,后来黄帝用布帛为冠,都差不多。)
秦汉统一全国后,历代礼仪制度都对冠式作了具体规定,以明确自己的官职和品位。特别是汉高祖八年,有“使冠严服”的制度(见《汉书·汉高祖传》的记载),这是对秦以前历代混乱的制冠的统一规定和确定。制度一以后,历代的冠制基本都是按照汉制继承,只是简化和适当改动,一直到唐朝。元朝建国后,根据元朝的记载,是综合汉、唐、宋、辽金的冠制而成,基本沿袭宋制。明代的礼仪仪式仍采用前者的制度,而日常事务和公务则由折巾和黑帽代替。
1.小皇冠(也叫发髻皇冠)
2.慈姑冠(又名发冠)
3.进贤观(又称儒观)
4.关羽(又名武关)
5.阿尔卑斯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