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民宿如何命名?
十六年过去了,很多人和事都变了,这个古村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面貌。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体,是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人文旅游景点。电影《投名状》、《手机》、《神探狄徐人杰》等热门影视剧都曾在此拍摄,也是京西自驾游的好去处。
爨下村西北邻白宇村,南接双石村,东接蔡家岭村,总面积5.33平方公里,海拔650米,距北京90公里,距门头沟城区65公里。明清时期,古村所在地是北京西部最重要的古驿道,贯穿斋堂地区的东西大动脉。它不仅是连接边境与北京的军事通道,也是通往河北和内蒙古的交通要道。这个村庄已经建了400多年了。明朝郑德十年(1515),这里设置了防御敌人的军事关隘——吉利安口,村名由此而来,归河口沿岸驻军管辖。1958,地名简化时,改为“下川”。先祖韩福进、韩、韩福仓三兄弟,由沿江城一带的“三岔口”调至此处戍边。我们村是始祖韩福金的后代之一。看守的家庭就是军队,有战争就去参战,没有战争就去种地。随着士兵的倍增和人口的增加,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延续至今,并建立了这个汉族家庭聚居的地方。韩谐音“寒”,寒与热在五行中相辅相成,寒平衡髓中之火,达到阴阳平衡,使汉家世代延续。
根据村里的祠堂,村里有20代汉人。现在村里70岁左右的老人基本都是“萧”,现在已经蔓延到“毛”了。
“爨”的解释是:1,火烤;2、火炉;3.姓氏;因为“汉”和“寒”是谐音,寒是穷,所以汉家的祖先为了让自己的族人富裕起来,就把村子命名为“爨下”。为了写得好,记得好,我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兴字头,林字头腰,大火下大字,大火烧林,越烧越旺”,里面还包含了背井离乡的汉氏族人希望日子过得更红火的心愿。
门头沟区是山区,从市区没有高速公路。100多公里,两个小时的车程。出了六环,基本都是山路。沿途可以看到正在维修的高架桥。估计过几年高速公路就通了,过来就更方便了。这条山路各种急转弯,秋色林尽染,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的巴尔干自驾之旅。沿途找了三个加油站,路况都不错。
如今的爨下村位于爨白景区,2009年5月整合区域资源正式对外开放,包括爨下村、双石头、黄岭溪、一线天、白宇。沿着国道109穿过斋堂镇,不远处就看到景区大门了。售票处,成人35元,景点全包,景点停车免费。
十六年过去了,我早就忘记这里是什么样子了。只记得进出斋堂的山路荒凉。如今的村口早已整修一新,石碑上刻着“四”字。
停好车,走进村子。我来的时候不是假期,游客很少。群山环抱的村落,炊烟袅袅,犹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古老的门窗,斑驳的石墙,让人联想到明清时期京西古道的繁华与沧桑。如果不是穿着现代服装的村民坐在门口,真的会有穿越的感觉。
现在通讯交通发达,一只脚踩油门就能开车。早在1995就发展了旅游业,这条通往山西洪洞县的主要街道是1998铺的。几百年来,小山村傲然独立,宛如世外桃源。整个山村现居住人口35户93人,656间明末清初四合院民居,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并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山村建筑群。
村口有几家卖农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商店。谭大爷特别热情,跟我聊天说:“你十六年前就来了?然后你赶上了。那时比现在有趣多了。这些年强拆改的太多了。”他的意思是,那时候还没有开发,可以看到很多原创的场景。现在有点商业化了,完全是为了旅游。
爨下村整个村庄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四合院整体性好,布局合理。建筑风格既有北方深宅大院的恢弘气势,又在窗户、房间等细节上有江南水乡的韵味。石墙、山路、门楼、影壁、花墙等。在精心的施工中依然可以看到;墙上留下的石刻、木刻、壁画,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几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厚重的院墙端庄凝重,灰瓦飞檐积淀深厚的文化。整个村庄呈元宝形状,也被称为北京西部的布达拉宫。
四合院应该是北京建筑的代表之一。相比市区的四合院,床垫下的四合院略显袖珍,布局也略有不同。主楼、厢房、门楼、中轴线的位置完全由风水规定,建筑思路与市区相同,重点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以及门外影壁、门内影壁、门楼、马钉、马石。但也许是因为面积和朝向的限制,东、西厢房向庭院中央缩进,以减少占地面积;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二院建了三间五檩厅室,而不是挂花门。大厅东侧开第二道门,大门在前院东南角,雨水从大门左侧的洞口排出。
四合院前院东翼的南山墙和后院东翼的南山墙,用“山影墙”砌成。它是影壁的一种,直接在厢房的山墙上搭建小墙帽,使影壁成型,使影壁与山墙连成一个整体。
市区的四合院门楼都位于中轴线上,爨下的四合院门楼大多建在东南角,沿中轴线向东移动,有“发横财”之意,也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思想。
整个村子很小,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只要十分钟。几乎所有的院落都被开成了民宿,可以免费参观,还可以体验“农家乐”,吃农家饭。但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每个院子都看。都差不多,看几个就审美疲劳了。而且大部分都过于商业化和刻板化,这也是很多目的地的弊端。爨下村值得打卡的地方有财主院、夫子院、观景台等。,加上关帝庙和金蟾望月。
这是一个“双店四合院”,顾名思义,是一个既有店铺又有骡店的组合式院落,集居住、商业、储货、马厩于一体,各个院落的划分显然互不干扰。临街铺面为三开间、倒座式房间,明室前后由四扇大门组成,俗称“板门”,方便商旅人士出入。除了村民的生活用品,还有驮队的物资,比如鞭子,绳子。店主不仅为过往商旅人士提供住宿,还代顾客饮马、喂食,并有大量的仓储空间,满足转口贸易和期货贸易的需要。罗马店门楼的设置也很有特色,既供人使用,又可供动物进出。
主街右手边的夫子院是1403(明朝永乐年间)最早的院落之一。是村里最完整的四合院,也是唯一有两个入口的四合院。
门外叫“照壁”,是村里唯一保存下来的照壁,对应的是二号门和街对面的影壁。它从外面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给人一种神秘的色彩,从里面挡住了财富,阻止了好人出去,坏人进来,也起到了让外界难以窥探院内活动的作用。照壁上还有一个“拴马环”,是过去商人和官员用来拴马的地方。
进入院内是一面影壁,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福”字。明朝时,韩守德在墙上写下祝福,希望子孙幸福安康,心想事成。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福”字,是经过无数次修补后重新绘制的。左边的上点,远看像蝙蝠,上面有五朵梅花,寓意“五福持寿,五子考上主”。低点远看像一只梅花鹿,上面有九朵梅花,寓意“天长地久,百年和谐”。“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也有“九五之荣,万物之首”的意思。从远处看,部首像一个长寿的家伙,上面有十六朵梅花,里面藏着十六个“禧”字。以前这是做生意的门,希望生意常年兴隆,福禄寿富贵双全。
主人很热情,向每一位客人介绍院子和他家的美食。不过大叔有点“用力过猛”,眼珠转来转去,让人觉得有点太商业化了。
上山的路上,有一个小小的“五道寺”,位于村里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代表着村民以孝为重的民俗。是传统的五道士丧葬礼仪场所。以前,村民死后,其亲属向寺庙报案,被“黑社会”收留,以免做鬼。
“富人院”在全村的制高点,从主街往上走5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庭院朝南,风水独特,可以俯瞰其他村庄。前院有四个房间,南院的主人自己留着。西屋客栈,东屋厨房,北屋现在是展厅。
走进后院,青砖灰瓦,黄泥墙,熟悉的场景。二十多年前,一部名为《英雄》的电视剧在这里拍摄,这是颜系列的第一部。我偶尔瞥了一眼,正屋是剧中一个土匪的住处。
“大五间”是村里扇形民居的交汇处,也是村里规格最高、质量最好的民居。室内有明有暗,建筑结构为五室五檩,两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以前叫厅堂,隔断里有雕花墙皮,窗下有棋盘炕。门外的台阶上有个猫洞,台阶下有个狗窝。西侧厢房下有储物间,有通风孔和排水沟,设计巧妙,是山村民居建筑巧妙利用空间的典型代表。
村民很早以前就养宠物,充分考虑了猫狗的生活习性。他们在门前台阶下方的空间设置狗洞,在窗户下的墙根或门槛处设置猫洞,让猫随意进出。
为了增加可利用的储物空间,爨下村的大部分四合院都设置了地窖,巧妙地满足了储物保鲜的需要,也保证了院落空间的完整性。
这个磨坊也曾出现在电视剧《英雄》中。据说最早由明朝移民建造的村庄就在今天村庄西北的老坟处。之后整个村子都被山洪冲毁了,只有一对年轻男女外出幸存。为了延续朝鲜人的后代,两人通过推磨的中介结婚,并在现址重建家园。
从夫子院的对面,可以俯瞰半山腰元宝形村落的全景。个人觉得没必要再爬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还有一座“娘娘庙”,是献给毕夏·袁俊的。是妇孺守护神,主管青年、生育、扶贫,是北京民间崇拜的代表之一。
离“娘娘庙”较远的是古村落里的“关帝庙”,是集伦理教育、祈雨祭天、开灯参拜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从爨下村开车1.2公里到山里,就是著名的“第一眼”。这里的山是石灰质的,被水冲走形成沟壑。峭壁高耸百余米,宛若隧道,仰视苍穹如线,故名“第一眼”。《侠女十三姐妹》《天军》《投名状》等多部影视剧均在此拍摄。
小贴士:
1,运输:
自驾:在门头沟区,沿G109国道行驶,直行至斋堂镇看水库大坝(109国道84.9公里),在爨北景区路口右转,直行至爨北景区售票处1.5公里,买票后行驶3.5公里至爨北下村。
公共交通: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出口向西乘坐892路公交车:每天三趟到达床垫底,早上7:00从苹果园发车直达床垫底,下午15:05、18:40从斋堂发车(只有早一班从苹果园发车直达底)返程:每天6:50发车直达苹果园上午9:35和下午15:35的公交车都是去斋堂,然后从斋堂换乘892路返回苹果园。
大巴进入爨柏景区,先到售票处。游客需要下车买票,然后乘坐892路公交车行驶三公里到达爨下村。
2.丹里隧道和沿途大乡镇都有加油站。整条车道和部分道路蜿蜒崎岖,出发前一定要检查车况。
3.门票:成人35元/人,学生票18元/人。村里免费停车。
4.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5.导航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109国道北约5公里爨下村。
6.个人不建议住在村里。晚上周围玩的地方不多,市内可以当天来回。
===================
作者:沙漠玫瑰
全球旅游专家,旅游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他独自去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多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