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子监是怎么来的?
北京东城区安定门成贤街夫子庙西侧,是中国古代建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我国有着悠久的国家办学传统,最初称为成俊,后来称为太学,这一名称在汉代仍在使用。晋武帝时(276年),他开始学习的名字是郭子,这被称为郭子学习。唐朝贞观五年(631),设立国子监。北京国子监正式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国子监与当时修建的孔庙相邻,受“左庙右学”传统规范。明、清两代重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又添碧雍盘水,使国子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所谓弼用,是国子监所有建筑的中心,是皇帝讲学的地方。碧雍呈方形,每边三间。它是一座方形寺庙,深度为18米。四周是画廊,四周是水池。水池四周设置石桥,周围有汉白玉石栏杆,池畔四周有四个喷水龙头。这是毕潘勇水。国子监的组织类似于后来的学校。在监狱里学习叫坐监,学生叫监工。职教官员中最高的是提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