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地名叫苏轼。

苏轼取东坡称号的原因,南宋洪迈研究颇深。洪迈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他一生仰慕白居易。白居易诗中多次出现“东坡”二字,苏轼很喜欢,欣然借用。

天才是施,他也有自己的圣贤。他的崇拜者有庄子、陶渊明、白居易等。

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在诗中多次声称:“我很快乐,但我平淡而粗鲁。”“我喜欢乐天君记得华电赏洛阳春。”“一定是象山的一个老佛教徒。世界浅,根深。”“源隐隐约约似乐天,敢与前贤相比衰。”他还说:“在我的生活中,我觉得老少咸宜的出身就像乐天一样坎坷,我远离功名,但我并不满足于此。”

据洪迈考证,“东坡”二字在白居易的诗中被频繁提及。比如他被贬四川中州时,写了一首《东坡上栽花》的诗:“用钱买花树,种在城东坡上。”而且他在东坡高地种了花树之后,还经常在那里闲逛,欣赏:“登上东坡,傍晚登上东坡。”东坡爱什么?喜欢这棵新树。”离开这里后,我还写了一首诗来纪念:“何处可勤回首?“东坡桃李新栽。”

一句话:“东坡的名字不是偶然的巧合。”

苏轼的人生真的很惨吗?与他的才华相比,他的生活真的很糟糕。

“我一直觉得我的生命之源和乐天一样浓。”去世前,在发现自己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有极大的相似性后,不禁感叹:“我好几次享受到了晚节的闲适。”我觉得我,不知怎么的,一定能像白居易一样吃苦耐劳。

我们知道,白居易晚年过着安定的生活,可以称之为安享晚年。“人生七十古稀”,白居易活了75岁,在古代诗人中算是长寿了。苏轼很羡慕他。可惜喜欢讲养生的苏轼活不到65岁。

苏轼未享长寿,确实与他的人生尴尬有关。

比如他在密州做知府的时候,写了一个短篇小说《齐居赋之后》。序言中说他做了19年的官,家里越来越穷,衣食不如从前。这次来到密州,和朋友一起沿着城墙溜达,居然在荒芜的菜园里找到了齐菊吃,我相对而笑。

比如他被贬黄州期间,要开垦荒地贴补生计。他在自己家东边买了50亩地,种了花草树木,还盖了一个小房子。心情好的时候,他拄着拐杖一个人走在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行人尽。”此情此景,一定会让他“思虑千年,徜徉万里”,一定会想起前任陶渊明、白居易。那首关于“东坡”的诗自然浮现在脑海里。

种田是“退化”吗?苦吗?很惨吗?

不完全是。

苏轼崇拜陶渊明也是事实。比如他爱陶渊明的诗,说每当身体不适,就找陶渊明的诗来读,但每次只读一首,因为陶渊明的诗很少,怕读完以后不拿来解忧解闷。

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的一句话,“即使地平风远,好苗子也孕育着新思想。”他说:“古代没有耕种过、种过棍子的人,不能这样说;如果你不是农民,你不可能知道这种语言的美妙。”可见苏轼虽生于诗人书法家之家,但并未脱离农业劳动,使其能有知歌,感受陶诗之美,同时也隐约透露出对农耕的自豪。另外,读了陶渊明的诗《南山下种豆》后,他说:“这诗太难懂了。哎,因为朝露而有罪的人多着呢!”也说明我喜欢陶渊明的生活方式。

苏轼还写信给他的弟弟苏辙:

“我是诗人,与此无关。我是一个好诗人。.....但我的余元明,是不是不仅对他的诗好,对他作为一个人也好。袁明临终时,告诉闫妍等。:'我又小又穷。每次虐家人都是从东到西瞎逛。性只是笨拙,事情太多了。如果你为自己衡量自己,会导致老百姓受苦,你会死,使你年轻和饥饿。“元明此语,盖录也。我真的有这个病,只是我没有早点知道。我做了半辈子官,深感惭愧,想晚上教教。”

大意是说,我不一定要做陶诗人,但我很佩服陶这个人。

苏轼说,他所有的人生经历都是因为他“不合时宜的肚子”。这是自嘲,但他未必后悔。他有一句著名的送礼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万里归来,越看越少,越笑越多。我问岭南应该不好吧,我说:这安心就是我的家乡。”事实上,这正是他的丈夫和儿子在做的事情。

苏轼是一个始终保持赤子之心的人;他经历了人间所有的风风雨雨,也看遍了人间所有的情变。万里归来还是少年时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