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祭祀器具?

在夏商周时期的国家,国家祭祀逐渐形成了以天为至高神的三神体系,祭祀仪式成为国家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祭祀活动不仅在国家事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且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泗阳方尊

青铜像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是一种饮酒器具。这个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重34公斤。以其独特的造型,应该被列入文物宝库。泗阳方尊,商代晚期早期青铜器。属于礼器和祭祀用品。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伦山腰出土。它现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空腿的古代烹饪鼎

古代烹饪用的炊具。最初,青铜是按照新石器时代现存的涛哥制作的。它的形状一般是小口(嘴向外倾斜),有三个空心的脚,方便烹饪和加热。

通渭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早期耳朵多,后期一般在口缘有两个直耳。西周早期多为高颈短足,常有耳。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多沿棱折,折成弧裆,无耳;有些腹部装饰有肋骨。

西周时有一个正方形,形状为长方形,下部有一个可以开关的门,门内放入木炭。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件还展示了一个奴隶被罚在门前当守门人的形象。

尚尊

葡萄酒容器。商代晚期的铸件。清宫的旧物现在在故宫博物院。原仪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开口,宽叠肩,高圆足。肩的四角有四个立体的角象头,肩的中间有四个双角象头。颈部饰有芭蕉叶纹,肩部和圈部饰有鸟纹。腹部和圈足上有锯齿状角的大型动物脸,圈足的锯齿状角被雕刻成龙的形状。器皿的四角和各壁的中心线上有棱纹,上端略出器皿口,形象庄重。

篆是古代祭祀和宴饮时盛黍、黍、高粱、大米等饭菜的器具。《舍人》:“一切祭祀* * *。”发夹的基本形状是一个长方形的容器。盖子和容器体形状大小相同,上下对称,所以合为一体,分为两个容器。簪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方周末的春秋初期,战国晚期后消失。

动物脸平足三脚架

兽面纹平足鼎是商代的青铜礼器。高31.1厘米,直径24.2厘米,重4850克。铸造于公元前14 ~ 11世纪,现藏上海博物馆。

鼎是青铜礼器的一大类,在古代社会用于“尊卑有别,不可上下”,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象征。鼎有多种用途,如煮肉、祭祀和宴饮。

平足鼎,代代相传,出土极少。足分龙形和鸟形两种,以龙形最多;形状大小不一,大部分都很小。兽面纹平足鼎较大,有耳,唇方,腹底浅,下有三条龙形平足。每只平足两侧薄而宽,有密而雄健的龙纹。除了突出龙头的特征,身上还有鳞片,象征着龙麟。龙尾斜卷成落地支撑点,使整个三脚架感觉稳定,从而增强造型的气势。

兽面纹平足鼎的花纹非常精美。它的腹部饰有长鼻子动物图案,动物眼睛在图案中间,省略了头部的其他特征。前面有一个长长的卷曲的鼻子,后面的尾巴也像长鼻子一样相应的向下卷曲。这种卷曲的鼻子和卷曲的尾巴的对称形式在哺乳动物中是不可能的,但从图案的结构来看还是相当和谐的,体现了设计者对图案规则的熟悉。

耳框很细中间孔很大,口沿向外折薄。腹部的长鼻动物纹,主纹与地纹界限不清,这些都是殷墟中期青铜器的特征。这个三脚架的设计从整体到局部都很和谐,没有其他不必要的装饰。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盘龙饕餮青铜首

制造年份:商

材质:青铜

规格:高50厘米,口径17.4厘米。

收藏地点:四川省博物馆

介绍

壶的用途和壶差不多,是盛酒或水的大容器。壶的形制始于商代晚期,春秋中期开始流行。它的数量不多,基本形式只有圆形和方形,前者多后者少。

这个装置有一个嘴、一个脖子、一个圆肩、一个小腹和一个高脚圈。盖为盆盖,扣为龙形,盖边为雷纹,肩为双耳二环,身饰二龙纹。腹部饰有两个饕餮纹,圈足上有雷纹和夔文。通体以细雷纹为地,整体装饰精致华丽,有气魄和气魄。

装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花纹遍布全身,另一种是花纹只集中在少数重要部位,其余都是素色。以前有花纹的器比无花纹的器贵很多,所以伪作者在通常无花纹的罐子上刻伪花纹。造假者就算再聪明,也弥补不了刻字无锈的瑕疵。如果有锈斑,可以用指甲挖,也可以用开水浇。如果掉了,那就是假货。

甲是一种青铜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一般是举行裸酒仪式(古代将酒倒入地下的仪式仪式)的器皿,也可以温酒。

冯竹佐

凤柱铸造于商代晚期。原器皿高41厘米,直径19.5厘米,重2.9公斤。1973年陕西省岐山县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同墓出土青铜器35件,其中凤柱最为精美。沿口有两列,三个三棱锥脚,器底略向外凸出,每列顶端放一只高冠凤凰。那只鸟站着,戴着皇冠,圆圆的眼睛,鼓鼓的眼睛。其优美健壮的形体和姿态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和艺术造型。腹部纹饰分为上下两段,均为云雷纹组成的饕餮图案。这种分段式棺椁横截面呈T形,与殷墟二期的同类器物相似,但花纹略有变化。

凤凰是鸟中之王。一直被认为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爱情的隐喻。早在3000年前,它就被理想化,被赋予了各种神秘的色彩。

凤凰鸟作为一件青铜器,有许多装饰图案,五花八门,表情各异,显示出其非凡的魅力。但这些纹饰多为线雕,而凤柱双柱上的凤鸟则为圆雕,在这类酒器中相当少见,反映了3000多年前商代青铜造型艺术的深厚造诣。

饕餮是一个虚构的神秘怪物。这个怪物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脑袋和一张大嘴。它非常贪婪,看到什么就吃什么。因为它吃的太多,最后窒息而死。这是贪婪的象征。是东海龙王的第九子。

饕餮图案[古代铜器上的饕餮头像]

这种饕餮纹的纹饰最早出现在五千年前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卢春秋?《第一知识》中有云:“周鼎是贪吃的,他有首无的身体。他吃人不吞,对他有害。“饕餮纹在二里头文化和夏文化的青铜器上就有。以鼻梁为中心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是下唇。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时期的饕餮纹有很多种类型,有些像龙、虎、牛、羊、鹿。其他的如鸟、凤、人。“饕餮纹”这个名字在古代是不存在的,是金石学兴起时宋人起的名字。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是21.0 cm高,现藏于美国西雅图图书馆。到了西周,其神秘性逐渐衰落。

古是一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饮器。全身分为三段,上口细颈为容器,中腹为实心,考古学上称之为“假”腹,下部为圆足。这种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降低了重心,增强了器皿的稳定性,看起来精致别致又不失沉稳庄重。商代最基本的酒器组合是一杯倒酒。也有和别人的组合。它的形状是圆柱形,身体又高又瘦,多为喇叭形,全身呈X形。在商周时期,酒瓶不是普通的饮酒器皿,有成语“自己拿不动”,意思是酒瓶的多少与饮酒者的地位、性格、容量有关,只有品味高的人才能使用。

张甜

张甜是西周早期的饮用器皿。原器皿高26厘米,直径65438±05厘米。现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开,扎颈,厚方唇,不显眼的腹部,高圈足。颈部装饰有背叶图案和鳞片边缘装饰。腹部饰以对称的夔文,圈足饰以钩鼻兽纹。从脖子到圆圈有四个三角形的脊,上面装饰着人形的几何图案。是国家一级文物,花纹精美,相似造型罕见。

颈部装饰有背叶图案和鳞片边缘装饰。腹部饰以对称的夔文,圈足饰以钩鼻兽纹。从脖子到圆圈有四个三角形的脊,上面装饰着人形的几何图案。是国家一级文物,花纹精美,相似造型罕见。

向方雅尊

葡萄酒容器。商代晚期的铸件。清宫的旧物现在在故宫博物院。原仪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开口,宽叠肩,高圆足。肩的四角有四个立体的角象头,肩的中间有四个双角象头。颈部饰有芭蕉叶纹,肩部和圈部饰有鸟纹。腹部和圈足上有锯齿状角的大型动物脸,圈足的锯齿状角被雕刻成龙的形状。器皿的四角和各壁的中心线上有棱纹,上端略出器皿口,形象庄重。

哲尊

也被称为旗帜雕像。葡萄酒容器。西周早期铸件。1976出土于陕西扶风村白家村。现藏陕西周元博物馆。原仪高32.5厘米,直径25.9厘米。小嘴,小腹微鼓,圆滚滚。颈、圈足饰奎文,花冠长下垂,颈爪长。口部饰鸟纹,昂首翘尾,对面而立。腹部饰以对称夔文组成的大型兽面图案。通体衬以上等云雷纹,有四道雕脊,装饰精美。

商人。原作于1957年在安徽省阜南县出土。高50.5厘米,直径44.9厘米,重约20公斤。这是一个高的葡萄酒容器,有一个喇叭形的口,宽的肩部,深的腹部和完整的圆形。龙虎尊肩饰三条向前蜿蜒的龙,龙头突出于肩。腹饰一虎头二虎身,虎口下有人形,人的称号在虎口中。虎身下部以叶边为界,饰以两条相对的龙组成的兽脸。圈足上部有弦,有十字形孔。

龙虎尊

龙虎装饰的主题是“虎嘴衔人”。关于这个主题,有人认为这里的“人”应该是那些奴隶,“虎口夺食”反映了奴隶社会的残酷和恐怖。对于这一传统解释,其他考古学家提出质疑。他们觉得应该是巫术题材。青铜器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该是巫师修行的场景纪录片。在古代,张开的虎口是划分世界生死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是巫师。在老虎的帮助下,巫师们表现出了一种连接天地和在祭祀中感受鬼神的能力。我们无法确切解释“虎口捧人”这一图案的含义是什么,但它肯定与当时的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有关,在祭祀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珍品,与四羊方尊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