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北京!北京自古以来有多少个名字?
据史料记载,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在不同的朝代,它有不同的称谓,大致有20多种,10多种常用称谓。
冀: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
渔阳:秦朝时北京的名字。
朱:隋代京杭大运河的北端。
约翰·扬:唐玄宗年间,安禄山在此作战。
幽州:北京第五代的名字。
南京:辽代北京的名称。
燕京:又名中都,晋之都。
大都:元朝的首都。
北京:明清两代的首都。
北平:1929-1949,民国。
北京:1949至今。
北京最早的名字是姬,被周朝分封。在隋朝,季承是一个县。唐朝统称幽州。辽以为都城是南京,又称燕京。金朝以后,正式迁都于此,称为中都。元朝时,在中都郊区建立了一座新城,名为大都。
明朝重建大都,开始称之为北京。清朝继续修建首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结束。
“纪”的成长
史书记载最早出现在《礼记》:“不下车,后封黄帝为姬。”据说商朝灭亡后,黄帝的后代立即开始被封为法门。
“姬”是西周划分的北方诸侯国的名称,也是当时的都城。换句话说,至少在西周初期,在今天的北京附近就已经有一个叫姬的城市了。
晏与嵇
在西周早期,当周武王分裂了冀国时,它也分裂了另一个北方诸侯国燕国。
那么,当周武王分裂时,最初的封地在哪里呢?历史学家争论了很久。后来,在房山区刘立河附近发现了一个西周古城遗址和一个大型墓地。这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终于解决了。
到了东周,北京周边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位于冀州南部的燕国日益强大,逐渐将冀州并入北方,并迁都。从那以后,就有了杜妍年季承的说法。后来北京也叫燕京,也是从这里来的。
楚吉和季承。
那么,今天的季承是什么样的呢?北京有古代季承的遗迹吗?
北魏伟大的地理学家李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说,尧被封后在河北省的中部,但它位于今天城市的西北角。'
按照这种说法,姬澄澄的名字源于城西北角的丘吉。它是根据该地区的一个突出的地理特征命名的,即突出地面附近的一个土丘。
唐代诗人陈子昂在《秋寄古澜》中写道:“登秋寄北,寻轩辕台古。应龙走后,牧羊人的生活蒙上了黄色的灰尘。”这说明至少在唐代,丘吉是清晰可见的。
由于郦道元与褚济的相对位置是可信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记载来大致确定季承的位置。
从地理位置和地理位置分析,李道元记载的丘吉位于今天北京广安门附近。目前白云寺西墙外有一座山,可能是古丘吉遗址。
1957春夏,考古人员计划对这个土堆进行挖掘,发现了一个埋藏在地下的古城墙,以及一些汉代至隋唐时期的遗址和遗物。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发现没有到达文化层的底层,因此没有早期城市遗址的直接证据,但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否认这不是丘吉遗址。
楚集的最终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来确认。
唐代的季承
在隋唐时期,季承在中国北方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军事角色。季承是唐朝皇帝杨迪朱军和幽州的所在地。
是辽契丹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吞并十六国后不久,契丹统治者将他们的国家名称改为辽,并在黄府和幽州附近建立了他们的首都。因为首都位于统治疆域的南部,所以称为南京,又称燕京。
契丹为何建都南京幽州?
一种是利用这里有利的地理位置作为据点,向南进攻中原。二是新占地区人口稠密,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和生产发展水平优越,远高于契丹人原来经营的北方草原地区。
因此,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争取更多的财富,幽州城自然成为辽在华北的政治中心。
中国首都金朝的统治中心。
当辽朝和北宋在唐刚湾线上对峙的时候,活跃在中国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越来越强大。
不到两年,金人利用这次胜利,攻占了宋朝和辽国。金军到了燕山府门口,北宋守军不战而降。于是,金军占领了燕山地区,直奔黄河,直抵汴梁。
此时,宋徽宗像一只受惊的小鸟,迅速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赵桓·宋钦宗。
康元年,北宋都城汴梁被金军攻陷。包括惠帝、秦、宗室、官僚在内的3000多人被囚禁在朝廷之下。北宋灭亡了。
北宋灭亡后,金朝将势力范围扩大到淮河流域,对华北平原的统治转向相对稳定的状态。于是金朝的统治者把他们的首都从松花江上的会宁县迁到了燕京。
金天德三年三月,刘文帝命梁、孔彦周等人在燕京城的基础上扩建新都。金贞元元年,燕国正式迁都燕国。
从此,北京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心的历史真正开始了。
达汗元大都
12年底,13年初,北方的另一个游牧民族蒙古越来越强大。
1206年,铁木真正式建立蒙古政府,受到成吉思汗等各部的尊重,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南斯拉夫战争。
公元1211年,蒙古军队对黄金发起大规模进攻。两年后,分成三路,向南包围了中国的首都。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金朝宫殿毁于大火。此时首都改名燕京,却是一座破败的城市。
40多年过去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汗继承了王位。
1260年,忽必烈带着灭南宋、统一中国的野心,从蒙古高原来到燕京城。然而,这座城市的宫殿已经成为废墟。于是忽必烈决定选择一个新的地点,在旧锦州城的东北郊区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以“元”为国号,命名新都大都,建于1274,即元朝十一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大都。
明代《诗经》
元末,一场反抗蒙古统治者的农民起义,让朱元璋占领了半个江南。367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参加北伐。洪武元年,徐达攻陷元朝后,改称史静。
吴红三年,朱元璋为了巩固北方的守卫,任命第四子朱蒂为北平太子。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其孙朱筠即位。此时的朱蒂王子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意图夺取政权。以去北京惩治汉奸为名,进军南京,从侄子手中夺走了他的位置。
朱迪登基后,对明朝的主要威胁仍然是大洼外的蒙古残余。
清朝为了满足统治者的享乐,在北京西郊开发了大规模的园林景区,在规模空旷之前修建了宏伟的离宫建筑。这就是西北郊俗称的“三山五园”,即玉泉山的景明园、香山的景宜园、万寿山的怡清园、长春园和圆明园。
清朝的皇帝在这里看山河、办政务,成为与北京故宫同等重要的又一政治中心。清代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这一地区的园林密切相关。有人说清代的北京是一南一北的“两城”制,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