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后,父亲行君臣之礼,太丢人了!刘邦想办法,后人争相模仿。

说起皇帝,我们都知道他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争夺皇位的战争不计其数。正常的皇位获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靠自己征服世界,一种是皇位继承。我们都知道王位的继承通常是通过世代相传或兄弟之间。但在古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文化和礼仪的人,皇帝的地位是高贵的,是普世的。问题是,刘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称帝的时候父亲还在。那么这个时候,他是否应该表现出皇帝的高贵身份,让父亲做君臣之礼呢?还是应该继承孝道,让身为皇帝的刘邦像父亲一样行父子之礼?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刘邦称帝后,所有的亲戚都跟着他在飞黄腾达,为他的妻子、儿女和一些忠臣册封,只是册封的时间不同。刘有四个儿子,刘邦是第三个。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刘波和刘忠。三人大小依次为伯、仲、蜀、纪。原则上,刘邦应该被称为刘舒,但很难弄清楚为什么刘舒不是。在四个儿子中,刘波毕竟死得最早,但在其他三个儿子中,刘舒是老大。

刘邦和老二的差别很大。他在家没事干,经常闯祸,酒色也很好。所以刘伟经常辱骂他。刘邦称帝后,他是如何对待这个不太喜欢自己的父亲的?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定陶称帝,建立西汉。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立刘英为皇太子,又追赠其亡母为夫人。这个时候,除了他的父亲,他没有这个头衔。我觉得刘邦应该是故意的,这件事也被后人广泛讨论。很多人认为刘邦不尊重父亲的表现。那么刘邦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因为他爸爸小时候看不起他吗?

其实刘邦有自己的考虑。通常情况下,皇位是传给了世代相传,但刘邦的江山却被他自己击落了。现在当了皇帝,应该给父亲什么地位?你能说你爸爸是皇帝吗?如果是,他应该退位还是只做两个皇帝?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刘邦为了避免尴尬,暂时搁置了这件事。虽然这件事暂时搁置了,但总该有些理解吧!

汉朝刚刚建立,各种仪式制度还没有制定,所以大家都遵循一些旧礼。所以刘邦会按照旧礼,每隔五天问父亲一次。作为儿子,刘邦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刘伟的管家坐不住了,于是管家对刘伟说了一句话,意思是天无二日,人无二王。刘邦虽然说,但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个臣子。如果要求皇帝向臣子行礼,那么礼仪就混乱了,刘维确实听了这些话。所以当刘邦再次来拜谒刘维的时候,刘维拿着扫帚站在门口迎接,刘邦看到这样的场景非常惊讶。

于是刘问他的父亲他在做什么。他父亲说:你是皇帝,不能因为我就把朝廷礼仪搞乱。刘邦听了这些话,也知道背后应该有人,于是刘邦心想其实这样挺好的,这样就不会尴尬了,但是考虑到父亲,他觉得这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刘邦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册封父亲。刘邦思考良久后写了一道圣旨,上面写道:

没有什么比得上父子之间的感情。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传统,即王位由世代相传继承,儿子在继承王位后尊敬父亲。以前天下大乱。我锲而不舍,驰骋数年,平定天下,这是父亲教我做的。现在我当皇帝了,父亲却没有爵位,这不好。以后,我要把父亲太公尊为太上皇。

从此汉朝出现了两个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他的父亲,也就是皇帝的父亲刘伟。当然,从权利上来说,刘邦还是掌权的。为了避免两人经常见面的尴尬,刘邦为了父亲,还建了一座城——新丰,还把沛县的邻居都带进城来陪太上皇解闷,还开辟了御花园。

而且刘邦虽然说自己是九五之尊,但在刘维被追封之前一直是父子之礼,对刘维也是十分敬重的。不仅如此,甚至在父亲被追封为太上皇后,虽然地位平等,但仍然保持着父子之礼。所以有人说,这种情况下,追封和不追封有什么区别?其实按照礼仪,臣下应该向皇帝顶礼膜拜。虽然追封前刘维没有给刘邦行这个礼仪,但一直被人议论,追封后,不跪拜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