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介绍:李开复
出生日期:1961.12.3国籍:中国研究生院: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法学院学习)雇主:创新工场职位:总裁经历:1961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他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后来担任副教授。在苹果工作六年,负责公司多媒体部门;他曾经是SGI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 * * * O Sofare的总裁。1998年7月加入微软,165438年10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脸。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他曾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授,被《商业周刊》1988授予“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2009年9月4日,他离开了谷歌。现在手机上使用的语音拨号功能是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李博士开发的。李开复是信息行业的高管,也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员。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原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大中华区总裁、谷歌公司全球副总裁。由于2005年他的前雇主微软和谷歌之间的法律纠纷,他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祖籍四川省。李开复目前生活在北京。
生活经历现在我和我的妻子(谢仙灵)和女儿(李德宁和李德亭)住在美国西雅图。台湾省读小学1972-1979。美国田纳西州上初中。高中1979-1983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1983-1988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1988-1990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1990-65438+。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交互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1996-1998 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 *** o子公司总裁)1998-2004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交互部全球副总裁)1988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198 11,李开复博士被任命为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让用户界面更简单、更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年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转瞬间加入谷歌。并担任谷歌中国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开始自己创业,并将成立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来支持中国的年轻创业者。谷歌没有解释离职的原因。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谷歌。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在中国北京创立了创新工场。
成绩:1。在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助教期间,他以其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而闻名于世。在这里,他利用统计学原理创造性地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并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的“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奠定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2.从65438到0988,《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的科学创新奖”。李开复在校期间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以1988击败人类黑白棋世界冠军而成名。李博士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李开复也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学会的成员。3.作为SGI公司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 *** o Sofare的总裁,他负责多平台和互联网3D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4.在加入谷歌之前,李开复博士是微软自然交互软件和服务部门的副总裁,负责开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让人机界面更加简单自然。该部门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搜索和在线服务。自然交互软件和服务部门的使命是让所有这些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5.1998年7月加入微软公司,10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盛誉。在他的领导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进行基础研究。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情结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亲密接触始于1990,当时他应联合国邀请在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演讲。他去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房间里的学生都舍不得离开。他们不断抛出问题,想知道如何成为像微软这样被世界顶尖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助他们。”李开复说,他被大学生成才的热情所感动。之后只要学生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演讲,他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做。李开复还创办了面向中国学生的开复学生网,现已改为我们的学习网。现在不仅有开复和社区最有价值的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活跃在各个版本的网站社区与学生交流。在网站论坛中,开复长期坚持与学生交流,在线回答他们的问题。正如他所说,“我希望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成长的各种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以及世界各地高校学生的经验介绍和交流,从而帮助中国的学生成长。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与国内的同学建立友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共同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用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李开复给中国的学生写了很多信。2000年4月,李开复在中国任职后回到微软总部,担任全球副总裁。他突发奇想,在中国大学生网上写了《我的人才观》和《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很快,两篇文章在国内的网络和高校广为流传。详细阅读:致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实开始。2003年2月,在给中国的学生写了一封信之后,李开复给中国的学生写了第二封信,这封信集中讨论了领导者的重要品质。详细阅读:致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2004年5月,李开复在云南大学得知马加爵事件后,写下了致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这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却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怜自艾,渴望幸福却不知道幸福是什么的学生们的。详细阅读: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2005年2月,李开复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其中一封来自即将毕业学生的信让位于写第四封信的想法。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尽快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困倦过,希望掌握自己未来和命运的大学生,那些即将迈入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详细阅读:致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就应该这样度过,致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致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2005年2月,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中写道——21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详细阅读:致中国留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七个人才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加盟谷歌,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和评论的焦点。我们先来看看李开复本人是如何谈论这次“跳槽事件”的。详细阅读:《谷歌与中国——遵从我心的选择》相关资料:2008年2月“金融海啸中的商机——IT推动商业转型”论坛上,李开复先生发表演讲:《谷歌借云计算成就最佳搜索引擎》名人姓名:李开复2。李开复的博客透露,他的大学生活已经被许多无聊的事情击得粉碎,在上大学之前,他的哈佛、法律和数学梦想都破灭了。我有这样的梦想,一是因为笼罩在哈佛大学头上的光环,也是因为我一直把学法律当成自己的目标,把学数学当成自己的“备份”,而哈佛的这两个专业是全美最好的。1979年4月,一封拒绝信打破了我的梦想。至于原因,我估计是因为我的SAT英语成绩太差了,才550分。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我明明知道自己条件不足,不能保证自己会上哪所大学,所以还是报了12的学校。这样,我觉得自己可以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了。那时候我的老师们大概都很讨厌我,因为申请材料需要老师给学生写推荐信,但是对我来说,一次要写那么多(那时候还没有电脑,每封推荐信都需要老师自己写)。最后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法律系和数学系也很有名。哥伦比亚大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允许学生广泛学习课程。大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美术、历史、音乐、哲学等专业课,接触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找到自己兴趣的机会。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哲学系一位老教授说过的话:“你知道什么是有所作为吗?想象一下,有两个世界,一个有你,一个没有你,这样两者的差别是最大的。这就是你生命的意义。“我们再来谈谈我哥哥的法律梦吧。我当时主要学的是“政治学”,是一种“法律预科”的专业。可是上了几节“政治学”课之后,发现自己对它不感兴趣,情绪低落到每天都来不了课。其中一门课太无聊了,我几乎每节课都要睡觉。唯一的选择就是睡在教室或者宿舍。一觉睡到学期中,我的平均分勉强够得c,我在截止日期前一天退出了这门课,以免因为平均分不到3.0而被取消助学金的灾难。当我向家人提及学法律的苦闷时,他们都鼓励我转专业。我姐说:“你高中不是上完了高二数学,拿了州数学冠军吗?你为什么没有转到数学系?“然而,这给我带来了我的第二个苦恼。进入大学后,学校安排我加入了一个“数学天才班”,这里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数学尖子生,一个班只有7个学生。但是很快,我发现我的数学突然从“最好”变成了“最差”。这时我才明白,虽然我是“州冠军”,但我所在的州是田纳西州,也就是所谓的“国家”。当我遇到这些来自加州或纽约的真正的“数学天才”时,我不仅比不上别人,提问时还畏首畏尾,生怕同学看出我的“州冠军”并不是真正的优秀。结果我越来越落后,到今天我对这门课还是“一知半解”(这是“沉默不是金”的又一证明)。当我上完这门课的时候,我深深地意识到,那些“数学天才”是因为它的美丽而痴迷于它,而我不是。一方面羡慕他们找到了心仪的;另一方面,我很遗憾地发现,我既不是数学天才,也不迷恋它的美,因为我不希望我生活的意义是理解数学的美。就这样,我告别了我向往的哈佛,我选择的法学,我引以为傲的数学。因为懂计算机成了校园里的大人物,我输了哈佛,输了法学,输了数学。我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还好有电脑。其实我高中的时候就对电脑很感兴趣。我高中的时候很幸运。我在学校有一台老式的IBM机器。当时是1977,电脑需要打卡使用(就是每次在一张卡上打孔,然后把这一堆打孔的卡输入电脑)。一个周末,我写了一个程序,解了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然后把结果打印出来。因为机器运行得很慢,我写完程序就回家了。周一回学校的时候,突然被老师叫去骂了一顿,说:“你知道吗,我们所有的卷子都被你打印出来了!”“原来这个数学方程有无数种解法。从我周五离开开始,程序就一直在运行,结果不断打印出来。那时候打印纸是厚厚的一摞纸连在一起,这样一箱纸可能要学校几十块钱。结果我所有的程序都用完了,老师当然很生气。大一的时候,我很惊讶自己可以不用打字卡就能使用电脑。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当“专业”。所以我选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并在我进入大学后获得了我的第一个“A+”。除了赢得老师同学的称赞,我还感到了一种震撼:这种技术未来能思考吗?能让人类更有效率吗?有一天计算机会取代人脑吗?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一辈子的意义!大一快结束的时候,我在一家计算机中心找到了一份工作,他们会按时给我一些钱作为奖励,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种鼓励。学生有什么电脑问题都会来找我解决,而且那时候“懂电脑”在学校是很时髦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太酷了。即使在那个时候,我的ID也和别人不一样:大多数人的ID都是“系名+姓名”,比如计算机专业的是“cs.kaifulee”,政治专业的是“ps.kaifulee”,而我的是“cu.kaifulee”。cu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和哥伦比亚+李开复,就像总统一样。多牛逼啊!当然我也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比如编程序猜别人的密码。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密码可以被破解。我黑了别人的账号,就以他的名义发了几封恶作剧的信。有一次,我用一个男同学的账号在BBS上发布“单身女士征友”启事,导致他莫名其妙收到一堆情书。这位同学现在也在北京工作。估计他今天还不知道。下次见到他时,我必须记得告诉他通知是我发出的。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系在全美排名第三,计算机系也只是一个新成立的专业。如果我选择了基础薄弱的计算机专业,未来看起来不是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未来大概可以预测:当法官,当律师,竞选议员等等。因为我面前有很多模板,我可以按照计划来。当我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时候,我甚至想不到我以后会做什么。那时候还没有软件工程师这种职业。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多么无聊和沮丧啊!),没有让这些现实的就业问题影响到我。于是在大二的时候,我从“政治学”转到了“计算机科学”。当时物理系的一个同学开玩笑说:“如果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加上‘科学’的后缀,那肯定不是真正的科学。看看你,从一个‘假科学’跳到另一个‘假科学’,跳来跳去还是当不了科学家。”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0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介绍(21)三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托马斯?托马斯·弗里德曼最近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的书。中国在这本书里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有好几页还专门提到了我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传奇。这本书出版后仅几周就跃居排行榜首位。在书中,弗里德曼高度赞扬了中国人的才华和毅力。他还认为:“在科技革命和世界范围的合作之后,历史潮流彻底消除了世界各地之间的壁垒。如果不努力赶上时代潮流,最终会被历史抛弃。”当我决定返回中国时,我和托马斯见了一次面?弗里德曼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说:我很佩服他的“扁平世界”的观点。其实一个“扁平的世界”需要的人才是一样的,不管你是在美国,中国还是印度。我同意他的观点,美国青年需要进步,才能不被时代抛弃。但是,我提出,他书中提到的问题似乎完善了中国和印度的教育。我想中国的教育和青年也需要同样的鼓励和进步,才能成为21世纪不屈不挠的人才。同时,他也认同自己可能是为了唤醒美国青年和教育工作者,而强调并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写给中国留学生的第七封信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21世纪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处在一个“扁平的世界”——21世纪,世界上任何地方需要的最优秀的人才都应该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的特征;21世纪成功的跨国企业,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他们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个人素质同样优秀,符合时代要求。因此,这封信不仅写给中国的青年,也写给世界的青年,写给任何希望在21世纪取得成功的人。人才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东方的战国时代,西方的侠义时代,最看重的是战无不胜的勇士和能言善辩的谋士;在中国的科举时代,状元最容易靠死记硬背和八股出人头地。在西方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善于用机器的力量改变世界的发明家和精通专业、努力工作的工程师成为所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使在上个20世纪,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仍停留在专注、勤奋、诚实和服从的个人层面...但是时光荏苒,21世纪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机会稍纵即逝、环境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更多的人拥有选择和决策的权利,更多的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来提升自己,更多的人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和抱负...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是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也不是单手的发明创造。人们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决策,人们也需要更密切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2009年,李开复先生做客勇乐惠!作为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李开复的职业生涯可以说相当令人羡慕,从卡耐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到苹果电脑公司互动媒体业务副总裁,从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到微软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究院首任院长。现在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依然是IT界的明星。“我认为加入谷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对价值观的考验。尤其是当其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逐渐消失的时候,谷歌还能有一席之地吗?”面对过去四年的职业生涯,李开复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好在经过四年的巩固,谷歌在中国的发展也是日臻完善。来自第三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谷歌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接近30%。
李开复四年盘点谷歌事件1,2005-2006:加盟谷歌惹上官司2005年9月13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裁定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李开复可以立即为谷歌工作,但工作范围会受到限制。这一限制在2006年6月审判之前一直有效。12年2月22日,微软终止了对谷歌和李开复的诉讼。2.2006-2007:大规模招聘推进人才本地化2006年4月12日,谷歌全球中文名称“Google”在北京正式发布。2006年9月4日,谷歌正式进驻清华高科技园区的谷歌大厦。这一年,李凯大力推进人才本地化,通过在高校的招聘工作赢得了谷歌总部的信任,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从2005年9月开始,李开复一直在全国各大高校宣讲,最终在中国招聘了7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于2006年7月和8月开始工作。3.2007-2008:大力发展联盟伙伴。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Google频繁发布新产品和搜索整合功能,先后发布了地图、书籍、热门榜单、生活、输入法、财经Onebox等超过10个新产品,以及搜索建议、相关搜索等搜索功能的部分优化。与此同时,Google Front的联盟还在不断扩大,联盟中的成员越多,Google就越能摆脱舆论一边倒的劣势。正因为如此,李开复在各种场合反复说的四步走理论:人才、技术、流量、收入,最终会走到最后一步。4.2008-2009:防守反击运营的本土化到2008年底,谷歌中国举办了26场中小企业营销论坛。这一年,百度被央视曝光,让百度的很多代理商和客户转投了正在努力开拓市场、标榜“不作恶”的谷歌中国,也让谷歌在中国的业绩突飞猛进。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08年,谷歌中国的营收达到654.38+0.432亿元,同比增长6%,谷歌与百度的市场份额差距缩短了近8%。
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辞职创业。消息人士称,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将于今日正式辞职,结束其四年任期。谷歌中国官方和全世界都没有对此消息发表评论。最新消息显示,谷歌中国将于今天上午或中午宣布李开复离职。四年来,李开复离职的消息很多,但最后都被否认了。这个辞职的消息也在业内流传了好几天。据悉,李开复离职后将自己创业。目前无法得知他的离职对谷歌中国的影响。2005年7月,时任微软副总裁的李开复跳槽谷歌,出任谷歌中国总裁。随后,微软起诉李开复,阻止他跳槽。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李开复于2005年6月加入谷歌。回国后,李开复发表演讲组建团队,并表示将带领谷歌在中国推出更好的产品。在过去的四年里,谷歌中国遭遇了多次危机。谁将接替他还不清楚。(腾讯科技随后获悉,谷歌全球副总裁刘芸将暂时接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他正式宣布从谷歌辞职。2009年9月4日19:41:54来源:网易科技报道采访李开复:新公司下周成立,作为青年创业的平台。
李开复先生宣布新公司为“创新工场”。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在博客中首次公布了新公司的名称“创新工场”,并对新公司做了简单介绍,称“创新工场”是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新融合。最后,他满怀信心地展望了公司的未来——一个全新的模式,一条没有选择的路。创新工场(Innovation works)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天使投资、企业孵化器和创业指导的混合体。
李开复——从知春路的微软R&D中心到五道口的谷歌公司,与谷歌只有20分钟的车程,但李开复却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走完了这段路程。为了阻止李开复加入谷歌,微软对李开复提起诉讼。这场官司虽然以和解告终,但却让李开复加入谷歌的时间推迟了近半年。结束诉讼后,李开复于5438年6月+2005年2月正式出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当时,他向谷歌提出了两大使命:一是雇佣最优秀的人才;二是让最多的中国用户对谷歌的产品满意。中国互联网的特殊之处在于,与传统行业相比,中国公司更有可能在互联网上打败外国公司。在谷歌宣布进入之前,雅虎和易贝都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为此,李开复为谷歌总部开启了“本地化”解决方案。首先,很多去谷歌求职的人发现考官不是人力资源总监而是李开复本人。其次,他宣布在中国招募50名关门弟子的消息迅速吸引了媒体对谷歌的关注,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谷歌节省了大部分广告费用,增加了媒体曝光度。2006年4月12日,李开复带领的中国团队迎来了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的视察。那天,施密特亲自宣布了谷歌的中文名字“谷歌”。虽然当时招致了业界的一些批评,但这个名字在随后的几年里迅速取代了谷歌。2006年6月,一件小事成为业内第一个李开复离职的传闻。当时有外电报道,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表示要重估中国。随后,国内媒体纷纷猜测并撰写报道称,谷歌将退出中国市场,李开复本人也将离职。这一事件的真相是,布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谷歌正在全球进行政策评估,中国不会离开。这一声明被媒体误解为谷歌将重新评估中国市场。根据PCWorld前几天公布的数据,谷歌和百度合计占据了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95%的份额。在移动搜索领域,谷歌和百度分别占26.6%和26%。另外,虽然百度和谷歌的市场份额比仍然接近3: 1,但收入差距也差不多。谷歌虽然没有扩大成功,但通过多年的努力,在雅虎推出中国市场后,赢得了一些被竞争对手吞并的市场。
李开复-个人影响力李开复于1998年7月加入微软,165438年10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盛誉。在他的领导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在加入微软之前,李开复曾担任SGI旗下多媒体软件子公司- Co *** o Sofare的总裁。在此之前,他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负责公司的多媒体部门。在Co *** o任职期间,李博士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在此之前,他担任SGI网络产品部副总裁兼总经理,负责多个产品系列的发展方向和公司网络产品战略的制定。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六年期间的最后一个职位是其互动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他们后来开发了QuickTime、QuickDraw 3D、QuickTime VR、PlainTalk等产品。在加入苹果之前,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并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副教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从65438到0988,《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的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以1988击败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成名。李博士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李开复也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学会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