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药店长春堂有什么独特之处?

清乾隆时期,山东道士孙振兰(人称孙老道)来到北京,走街串巷销售自制的消暑药"避瘟散"和"无极丹"。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孙老道拿出所有积蓄,于乾隆五十五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里的长巷头条北口置了间铺房,正式开起药铺。

孙老道给药铺起名叫"长春堂",并形成了前店后厂(自制成药,加工药材和饮片)的经营模式,这标志着孙振兰结束了走街串巷的卖药生活,走上了比较正规的经营渠道。

长春堂开张后,孙老道除了经营一般的中药材外,还潜心研制了很多深受人们信赖的特效药。长春堂生产的祛暑药"避瘟散"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种闻药,具有香、凉、祛瘟消暑的功效,取用少许抹入鼻腔,清凉感直通心脑。

避温散芳香开窍,提神醒脑,药效迅速。在30年代的老北京曾经流传过"暑热天您别慌,快买暑药长春堂,抹进鼻孔通心腑,消暑祛火保安康"的顺口溜,时至今日,盛夏时节,到长春堂购买避温散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民国初年,国家衰败,列强不断入侵中国,大批的洋货也随之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日本生产的祛暑药"仁丹"和"宝丹"由于在中国做了大量宣传,几乎占领了中国大多城市的所有市场。面对日益嚣张的日货,长春堂当时掌柜张子余先生和药师蔡先生通力合作,在原避瘟散的基础上开发出紫、绿、黄、白四种不同颜色新剂型的避瘟散,这些可以针对不同症状、不同病人,使用不同颜色品质的新剂型避瘟散,与日货相比,其疗效理迅速,效果更佳。

这种新剂型的避瘟散都是装在一个八卦形的小盒子内,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需打开盒盖,用手指头蘸上一点往鼻孔里一抹,然后深呼吸,立刻就会感到一股清凉气息由鼻而入,直沁肺腑,全身都很清爽。除抹嗅外,此药亦可以开水冲服。

为了有更好的发展,长春堂还建起了与生产配套的印刷厂,专门印刷包装纸、使用说明和宣传广告,并开设了铸造锡制八卦药盒的生产车间,形成了采购、制造、包装、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模式,这样既抵制了日货,又占领了市场。

20世纪30年代时,长春堂生产的剂型避瘟散年产量达到了250万盒,不仅行销国内,还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打开了销路。

当时许多京城的大小百货店、小杂货铺、茶叶店等都代售长春堂的避瘟散。长春堂还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并在前门外鲜口鱼一带开设了纸店、油盐店、百货商店等八家商家,至此,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长春堂达到了它在历史上的最强盛时期。

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日本人限制长春堂避瘟散向外省市发货,迫使其生产量迅速下降。再加上1942年时不慎失火,更使长春堂到了无法维持下去的境况。直到解放后,长春堂才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