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得名是从哪个朝代开始?
明朝 明朝,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
辽朝在北京建都,这是北京成为首都的开始。虽然西周时期燕国曾以北京为首都,但燕国只是诸侯国之一,不能称为朝代。
北京是从明朝的时候开始叫北京的。明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立北京城,这是"北京"地名的开始。
南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在茨瓦内,立法首都在开普敦,司法首都在布隆方丹。
其实这并不稀奇,在我国古代,两京制很普遍,还曾出现过五京并存的时期。
五京制出现在唐朝,五京即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唐朝初年只有两个都城,一个是朝廷所在的京兆长安,另一个是陪都——东都洛阳。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把儿子李旦拉下皇位,干脆自己做起了皇帝,因为自己的娘家在并州(今属山西太原),因此以并州为北都。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时候,天宝元年(742年),京师之地改为西京,东都洛阳改为东京,北都改为北京,不废除并州京都地位的原因在于,这里不仅仅是武氏故里,也是李唐起家的龙兴之地。
李隆基的儿子唐肃宗在至德二年(757年),又增设了凤翔为西京,成都为南京,原来的西京长安改称中京,正式形成了五京制。宝应元年(762年),西京凤翔并入天兴县,罢京名。
唐朝的北京——太原,当时是第三大城市,主城由汾河西岸的晋阳县城、汾河东岸的太原县城、横跨汾河的连城联合组成,构成了规模宏大的主城。
主城之外,还有五座卫城,面积庞大,周长二十二公里的主城与卫城加在一起,面积达到四十平方公里,称其为“北京”可谓名副其实,今天的北京那时候叫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