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编剧老是拿俗套的“误会梗”来使用?
戏剧理论里提到一句,情节是推动剧情的密钥,而情节又分为外在矛盾冲突和内在情感变化,电影一般会选择后者,电视剧则更看重激烈的戏剧冲突。
但是,大部分国产编剧更擅长用俗套的?误会梗?来制造人物冲突,这无疑会让开了上帝视角的观众抓狂,以致于产生人设崩塌之感,比如正在热播的《琉璃》。
说实话,这部剧前36集的情节虽然也有一些套路化,如吃醋、误会等等,但整体处理行云流水,剧情是为人物性格服务的,可最新点播的9集则有为虐而虐之嫌,误会密集且俗套,观众还没有从上一个情绪里走出来,下一秒又出现另一个误会。
在《琉璃》的原著小说里,第二次簪花大会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离泽宫与少阳派、点睛谷、浮玉岛正面交锋,司凤不得不在众人面前现出妖身,两处设计直接把正与邪、爱与欺瞒的矛盾铺陈出来。
而剧版的编剧可能想要更强烈的戏剧冲突,于是加了一个杀母之仇的梗,两个误会变三个误会还不够;璇玑在青木镇与司凤相约,结果她的发簪意外丢了,正好昊辰偷了她的九天玄火,继而司凤被困,所有矛头指向璇玑;第四个误会还没结束,第五个误会又来了,比如璇玑被迫发誓被司凤听到,司凤误闯秘境,之后他又在明霞洞内强认魔煞星,接着少阳派长老离世,司凤再度背锅。
明明到这里,情节已经够满了,编剧却还要强加虐点,像正派围攻离泽宫,昊辰不讲道义伤害幼鸟,司凤、璇玑正面对决?。你就说,观众一下子看了这么多俗套的?误会梗?会不发飙吗?弹幕上有骂女主的,也有说男主,亦有群嘲褚磊、昊辰、小六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情节太生硬了,误会太强行了,人物成了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怎么说呢?仙侠剧不同于都市剧,正邪矛盾冲突是不变的戏剧点,如何利用俗套的误会梗将其处理好尤为重要。在《仙剑一》里,李逍遥与灵儿也曾因误会分开,但此处的误会没有割裂感,剧情继续往下发展,误会只是剧情走向的一部分。
至于《琉璃》,编剧安排了太多的误会,每一个误会又不够高级,bug明显,细细品来不值得推敲,所以大家才会觉得人设崩了,前后不连贯,不谈男女主,就说褚磊怎么变得这般迂腐?昊辰更接近疯魔的状态?,编剧如此不顾人物性格,后续该怎么收场。
当然,除了《琉璃》的编剧外,其他国产编剧也爱用俗套的误会桥段,譬如《以家人之名》,前4集主打亲情线,后面男主爱女主,女配爱男主,女配又和女主是闺蜜,然后女配偷亲男主?,反正一个字?乱?。
说来,《《以家人之名》的编剧水阡墨可是非常喜欢?误会梗?的,年初播出的《下一站是幸福》便是她的大作,整部剧从30岁女性的爱情与婚姻出发,试图探索这一年龄段女性的焦虑与不安,结果观众没有看到价值观的碰撞,只看到一个接一个的误会。
《成化十四年》同样如此,原作小说里的唐瑜聪明贤惠,到了电视剧里,她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制造矛盾,难怪观众会说她难道被?降智?了。
准确说,因为编剧只会用俗套的误会推动剧情,所以罔顾了人物性格;另外群像剧为什么越来越少,就是因为配角都成了推动男女主情感发展的工具人,也是整部剧的误会制造机,他们的性格趋于脸谱化,不讨喜且不出彩。
小甜剧《传闻中的陈芊芊》虽说反套路化明显,但是后面也有一些俗套桥段,比如陈芊芊不问韩烁擅自做决定,然后两人产生误会,除此之外,女二号陈楚楚宛若工具人,哪里需要矛盾就往哪里搬。
《鹤唳华亭》则将?误会?铺散而来,每一个情节与误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大部分未落于俗套,编剧也没有为了美好而强行大结局,就是后续有为虐而虐的感觉。
而《冰糖炖雪梨》跟《鹤唳华亭》一样,也是高开低走,小说里男女主和和美美没有误会,剧版非要增加女主与男二的戏码,情节牵强,前面的青春纯爱全无,只剩下?乌龙与阴谋?。
其实,一个好的故事,最基本的就是情节,国产编剧最需要做的就是用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而非一连串的误会。
《琅琊榜》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情节环环相扣,配角们有自己的思想,誉王毒辣之余有几分可怜,梁帝用帝王权术玩弄众人,末了他流下的那一滴老泪又让人动容,梅长苏与萧景琰的误会与争吵只是人物性格的添加剂,他们之间拥有从未消失过的信任。
老剧《武林外传》没有亮眼的服化道,也无大起大落的剧情,它能让观众一刷再刷是因为情节够精彩,误会从不是主线,纵然人生处处有误会,有时词不达意,有时言不由衷,但必须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被误会牵着鼻子走,那么人物的魅力何在。
最后说一句,不要怪这一届观众这般严厉,只能说大家对国产剧仍抱有很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