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牌楼、西交民巷牌楼有什么特征?
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明、清两朝这里是官署衙门之地,宗人府、吏部、兵部、户部、礼部、太医院等皆位于此。清乾隆、嘉庆年为了方便外国使臣临时居住,在这里设立迎宾馆。鸦片战争以后,英、俄、法、德等十多个国家的使馆修建于此,成了北京早期的使馆区。
庚子(1900年)以后,东交民巷成了外国人争先强占的地盘,当时政府为了阻止其不再向正阳门内扩展,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双方同意以巷口为界,并建一座牌楼,起名为"敷文"。
敷文牌楼是一座三间四柱夹三楼的冲天柱式牌楼,因建于巷子口,道路狭窄,牌楼的开间尺度比其他大街上的牌楼小一些。为了对称,在西边的西交民巷东口也建了一座同样的牌楼,名为"衍武"。20世纪50年代,北京建设局为了城市建设拆除了东、西交民巷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