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叫‘关东’?

因为东北在山海关以东。

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个盟市(蒙东源于关东),现在一般称为“东北”,明代俗称“关东”,清代称东北三省。

明代以来,关东地区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地方,站在河北和辽宁的交界处,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通称东北。还隔着山海关,所以是关内(内)和关外的别称。

事实上,东北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与长城尤其是山海关密切相关。

扩展数据:

山海关的出现第一次把华北和东北分开,从此成为两个地区的天然分界线。

到目前为止,辽宁省和河北省的边界仍然是以关城及其相连的长城段为基础。确切地说,山海关是包括在河北省内的,其省界一直延伸到山海关以东约30华里。一座关城,成了华北与东北、辽宁与河北的总分界线。

明初,人们对关内关外的区分有了新的地理概念:山海关以东,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境内的辽东,统称为“关外”,山海关以西,也就是长城以内,统称为“关内”,后来逐渐称之为“关内”。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甚至江南人,往往留在关外,但往往不直接说出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