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功能
纵观无人机发展史,可以说现代战争是推动无人机发展的动力。无人机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战和二战期间,虽然出现并使用了无人机,但由于其技术水平较低,并未发挥显著作用。朝鲜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无人侦察机和攻击机,但数量有限。在随后的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无人机成为不可或缺的武器系统。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无人机已经成为主力侦察机。
法国“红色猎鹰”无人机
越南战争中,美国空军损失惨重,2500架飞机被击落,5000多名飞行员阵亡,引起美国舆论哗然。正因如此,美国空军更多使用无人机。比如“野牛猎手”无人机已经在北越上空执行了2500多次任务,超低空拍照,损伤率只有4%。AQM-34Q 147 Firebee无人机已飞行500多次,执行电子窃听、无线电干扰、投掷金属箔条、为有人驾驶飞机打开通道等任务。
高空无人侦察机
1982贝卡谷地之战,以军通过空中侦察发现。叙利亚在贝卡谷地集结了大量军队。6月9日,以军出动美国E-2C鹰眼预警机对叙军进行监控,同时每天出动侦察兵、猛犬等70余架无人机对叙军防空阵地和机场进行反复侦察,并将捕捉到的图像传输给预警机和地面指挥部。以军就这样准确地摸清了叙军雷达的位置,然后发射“狼”反雷达导弹,摧毁了叙军多部雷达、导弹和自行高射炮,迫使叙军雷达无法开启,为以军用有人机攻击目标创造了条件。
幽灵无人机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茫茫沙海中找到伊拉克隐藏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装置。如果使用有人驾驶侦察机,必须在沙漠上空来回飞行,长时间暴露在伊军的防空炮火下,极其危险。为此,无人机成为美军空中侦察的主力。在整个海湾战争中,“先锋”无人机是美军使用最多的无人机。美军在海湾地区部署了6个先锋无人机连,共出动522架次,飞行时间1640小时。那时候,不管白天黑夜,每天总有一架先锋无人机飞过海湾。
为了摧毁伊军在沿海构筑的坚固工事,2月4日,战列舰密苏里号乘夜驶往近海。先锋无人机从其甲板上起飞,用红外侦察仪拍摄地面目标,并发送到指挥中心。几分钟后,军舰上的406毫米舰炮开始轰击目标,无人机不断校准舰炮。之后威斯康星号代替了密苏里号,伊军的炮兵阵地、雷达网和指挥通信枢纽都被这样持续三天的炮击彻底摧毁。海湾战争期间,仅两艘战列舰就有1、51架次起飞,飞行530多个小时,完成了目标搜索、战场警戒、海上拦截和海军炮兵支援等任务。
发射布雷维尔无人机
海湾战争中,先锋无人机成为美国陆军的先锋。它为陆军第7集团军进行空中侦察,拍摄了大量伊军坦克、指挥中心和导弹发射阵地的图像,并发送给直升机部队。然后美军出动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对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调用炮兵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先锋有很强的生存能力。365,438+09次航班,只有一次被击中,4 ~ 5次因电磁干扰坠毁。
除了美军,英国、法国和加拿大也出动了无人机。例如,法国“幼鹿”师装备了一个“玛特”无人机排。法军深入伊拉克作战时,首先派出无人机侦察敌情。根据侦察,法军逃脱了伊军的坦克和炮兵阵地。
1995波斯尼亚战争期间,因为部队急需,捕食者无人机被迅速运送到前线。掠夺者在北约空袭塞尔维亚部队的补给线、弹药库和指挥中心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先进行侦察,发现目标后引导有人机攻击,然后评估结果。它还向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提供有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要道路上军用车辆移动的信息,以判断各方是否遵守了和平协定。因此,美军将“捕食者”称为“战场上的低空卫星”。实际上,卫星只能提供战场的瞬时图像,而无人机可以长时间悬停在战场上空,从而提供战场的连续实时图像。无人机比使用卫星便宜多了。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开始对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爆发,震惊世界。在78天的轰炸中,北约* * *出动了3.2万架次,投入了40多艘舰船,投下了1.3万吨炸弹,给欧洲造成了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浩劫。
南斯拉夫多山多林的地形和多雨的天气条件极大地影响了北约侦察卫星和高空侦察机的侦察效果。塞尔维亚防空火力凶猛,部分侦察机不敢低空飞行,导致北约空军无法识别和攻击云层下的目标。为了减少伤亡,北约动用了大量无人机。科索沃战争是世界局部战争中无人机数量最多、作用最大的战争。无人机虽然飞得慢,低空飞行,但体积小,雷达和红外特征低,隐蔽性好,不易被击中,适合低空侦察,能看清卫星和有人侦察机看不清的目标。
科索沃战争中,美、德、法、英共出动了约200架6种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包括:美国空军的“捕食者”、陆军的“猎人”和“先锋”;海军的;CL-289;来自德国;法国的“Crecerelles”和“Hunter”,以及英国的“凤凰”等无人机。
无人机在科索沃战争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中低空侦察和战场监视、电子干扰、结果评估、目标定位、气象数据收集、散发传单和营救飞行员。
科索沃战争不仅大大提高了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地位,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要求,军方应在10年内准备足够数量的无人系统,使低空攻击机三分之一为无人机;15年,三分之一的地面车辆应该是无人系统。这并不是用无人系统取代飞行员和有人机,而是用它们来补充有人机的能力,以便在高风险任务中尽可能少地使用飞行员。无人机的发展必将推动现代战争理论和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
机器人警察
所谓地面军用机器人,是指在地面上使用的机器人系统。它们不仅可以在和平时期帮助警察拆除炸弹、完成安保任务,战时还可以代替士兵执行扫雷、侦察、攻击等各种任务。今天,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研制了各种类型的地面军用机器人。
英国“手推车”机器人
在西方国家,恐怖活动一直是令当局头疼的问题。由于种族冲突,英国受到爆炸物的威胁,所以早在20世纪60年代,它就成功地研制出了EOD机器人。英国开发的履带式“手推车”和“超级手推车”EOD机器人已向50多个国家的军队和警察机构出售了800多套。最近,英国对台车机器人进行了优化,研制出了土拨鼠和野牛两种遥控电爆处置机器人,供英国皇家工程兵部队在波黑和科索沃探测和处置爆炸物。这只土拨鼠重35公斤,桅杆上装有两个摄像头。野牛体重210公斤,可负重100公斤。两者均采用无线电控制系统,遥控距离约为1 km。
“土拨鼠”和“野牛”EOD机器人
除了恐怖分子埋下的炸弹,在世界上许多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未爆炸的弹药随处可见。比如海湾战争后的科威特,就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弹药库。16个国家制造的地雷25万枚,炮弹85万发,多国部队投下的布雷弹和子弹药2500万发,其中至少20%没有爆炸。而且直到现在,很多国家甚至还残留着一战和二战的未爆炸弹和地雷。因此,排爆机器人的需求量很大。
有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用于清除爆炸物。它们一般体积小,转向灵活,便于在狭窄的地方作业。操作员可以通过无线电或光缆从几百米到几公里外控制他们的活动。机器人一般配备多彩色CCD摄像机,观察爆炸物;多自由度机械手,可以用爪子或夹子拧开炸药的导火索或雷管,将炸药运走;车上还装有霰弹枪,用激光笔瞄准后可摧毁炸药的定时装置和引爆装置;有些机器人还配有高压水枪,可以切割爆炸物。
德国EOD机器人
在法国,空军、陆军和警察部门都购买了控制论公司开发的TRS200中型EOD机器人。DM公司开发的RM35机器人也被巴黎机场管理局选中。德国波黑维和部队装备了Telerob的MV4系列机器人。中国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PXJ-2机器人也加入了公安队伍。
美国Remotec公司的Andros系列机器人受到各国军警部门的欢迎,白宫和国会大厦的警察局都采购了这种机器人。在南非总统选举之前,警方购买了四台AndrosVIA机器人,它们在选举期间执行了超过100次任务。安德罗斯机器人可以用来对付小型随机爆炸物。它是美国空军唯一用在客机和公共汽车上的机器人。海湾战争后,美国海军也使用这种机器人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空军基地清除地雷和未爆弹药。美国空军还向科索沃派遣了5个Andros机器人,用于清理爆炸物和子弹药。每一个现役的EOD小组和空军航空救援中心都配备了一个Andros VI。
中国研制的排爆机器人
EOD机器人不仅能拆除炸弹,还能用它的侦察传感器监视罪犯的活动。监视人员可以在远处日夜观察罪犯,听他们的对话,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很好地了解情况。
1993年初,美国发生韦科庄园教学案。为了查明信徒们的活动,美国联邦调查局使用了两种机器人。一个是Remotec公司的AndrosVA和Andros MarkVIA机器人,另一个是RST公司开发的STV机器人。STV是一种6轮遥控车辆,它使用无线电和光缆进行通信。该车有一个可升至4.5米的支架,装有彩色立体摄像机、日间瞄准镜、微光夜视仪、双耳音频探测器、化学探测器、卫星定位系统、用于目标跟踪的前视红外传感器等。该车只需一名操作人员,遥控距离为10公里。在这次行动中,* * *派出了三艘stv。操作者遥控机器人停在距离庄园548米的地方,升起车上的支架,用摄像头和红外探测器窥探窗户,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在荧光屏幕周围观察传感器发回的图像,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屋内的活动。
机器人命令
其实并不是人们不想给机器人一个完整的定义。自从机器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解释机器人是什么。然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
1886年,法国作家莉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将这种类人机器命名为“安卓”,由四部分组成:
1,生命系统(平衡、行走、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运动等。);
2、造型方案(关节可自由活动的金属罩,一种盔甲);
3、人造肌肉(上面的盔甲上有身体、静脉、性等身体的各种形态);
4、人造皮肤(包括肤色、机制、轮廓、毛发、视觉、牙齿、爪子等。).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出版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卡佩克将捷克语单词“Robota”写成了“Robota”,意为奴隶。该剧预言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视为机器人一词的起源。剧中,机器人按照主人的命令默默工作,没有感情,没有亲情,平淡的做着重活。后来Rosam公司成功了,让机器人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的应用部门迅速增加。机器人已经成为工厂和家务劳动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机器人发现人类非常自私和不公平,最后造反了。机器人的身体素质和智力都非常优秀,从而毁灭了人类。
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自己,以为自己马上就要灭绝了,于是开始寻找人类幸存者,但是没有结果。最后,一对感知能力超群的男女机器人相爱了。这时,机器人进化成人类,世界起死回生。
Capec提出了机器人的安全、感知和自我繁殖问题。科技的进步很可能会造成人类不希望出现的问题。虽然科幻世界只是一个想象,但人类社会很可能会面对这个现实。
为了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1940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1,机器人不应该伤害人类;
2.机器人应该服从人类的命令,违反第一条的除外;
3.机器人应该能够保护自己,除了那些与第一条相冲突的。
这是一个给机器人的伦理程序。机器人学术界一直把这三个原则作为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方针。
65438-0967年在日本召开的第一次机器人学学术会议上,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首先,和田的森郑弘和周平提出:“机器人是一种柔性机器,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普遍性、半机械性、半人性、自动化和奴役性等七个特征”。从这个定义出发,森郑弘提出了10个特征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如自动性、智能性、个体性、半机械性、半人性化、可操作性、普遍性、信息性、灵活性、有限性和移动性。另一个是加藤一郎提出,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机器叫做机器人:
1,有脑有手有脚的个体;
2、具有非接触式传感器(眼睛和耳朵接收远程信息)和接触式传感器;
3.具有平衡感和固有感的传感器。
礼仪机器人
这个定义强调的意思是机器人应该是人形的,即用手工作,用脚移动,大脑完成统一指挥。非接触式传感器和接触式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外界环境,而平衡感和固有感是机器人感知自身状态不可或缺的传感器。这里描述的不是工业机器人,而是自主机器人。
机器人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动物一般都具备这些要素,所以当我们把机器人理解为人形机器的时候,也可以广义地把机器人理解为类动物的机器。
在1988中,Espiau将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学是指根据传感器信息设计一个可以预先规划的操作系统,并以这个系统的使用为研究对象”。
1987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是:“工业机器人是具有自动控制操作和运动功能的可编程机械手,能完成各种操作。”
/view/2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