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宫殿的名称

坤宁宫是北京故宫最后三座宫殿之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郑德九年(1514)、万历二十四年(1596),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年(1605)。清顺治二年(1645)重修,十二年(1655)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干青宫发生火灾,第三年(1798)将此殿前檐烧毁重建。干青宫代表阳性,而坤宁宫代表阴性,象征着阴阳结合、天地合一。

坤宁宫位于南北,有9条宽廊,3条深廊,宫殿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重建后,成为萨满教祭祀神灵的主要场所。仿盛京清宁宫,将原明室门改为东室门,原框格门改为双面板门,其他房间的框格窗改为直框格悬窗。房间东侧有暖阁,作为起居卧房,门西侧有南、北、西四个炕,作为祭祀神灵的场所。在门对面的后檐上有一个炊具,用于宰杀和烹制肉类。因为是皇室使用,厨房配有花门和泥金皮炉盖,装饰精美。

坤宁宫重建后,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坤宁宫东端的两间是皇帝的婚房。房间的墙壁用红色油漆装饰,天花板上挂着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门,西门、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均饰以金漆双喜字,寓意出门见福。新房西北角,有一张龙凤床。挂在床前的窗帘和放在床上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绣的,上面绣着100个表情各异的孩子,被称为“百子帐”和“百子被”,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皇帝结婚的时候会在这里住两天,然后他会住在其他的宫殿。如果先结婚再当皇帝,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所以清朝只有康熙、同治、光绪这些年轻皇帝用过这种新房。康熙四年(1665),叶璇结婚,太皇太后指定婚礼在坤宁宫举行。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婚礼,溥仪的婚礼也在坤宁宫举行。雍正帝以后,皇帝搬到养心殿,皇后不再住在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一直是萨满教祭祀神灵的地方。

现在是宫廷生活的原始展示。

清朝皇室每年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这也是皇帝和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些祭品中,有的是给皇后的,地点在坤宁宫。满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神灵的民族,所以祭祀神灵对满族来说非常重要。此外,满族的住宅设计与汉族不同。按照满族的传统习俗,一般有西、中、东三间房子,大门朝南,西边叫上房,中间叫厅堂,东边叫下房。西上院配南、西、北炕,西炕贵,北炕大,南炕小。因为满族人视西墙为顶,西墙是供奉神灵或祖先的牌位。西康一般无人居住,南北康的南康最大。长辈住在南康,晚辈住在康贝。

由于上述原因,顺治十二年,清朝重修了坤宁宫,除了东西两端的两个通道外,并按照满族习俗,将坤宁宫西端的四个房间改造为祭祀神灵的场所。把东边第三个门的门打开,改成两个相对的门。在入口的对面有三口大锅,用于献祭烧煮肉。每天早晚都有祭祀神灵的活动。在大祭当天和每月初一、十五,天皇和皇后亲自向神献祭。每逢重大庆典和元旦,女王也会在这里举行庆祝仪式。每逢重大庆典和元旦,女王也会在这里举行庆祝仪式。

从此,坤宁宫就成了一个特殊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皇帝婚礼的新房。清朝皇帝结婚的时候,会在这里住两天,然后就在别的宫里住。当然,如果皇帝在登基前就结婚了,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

所以清朝真正住过坤宁宫的皇后并不多。他们大多在东部和西部都有自己的住所。比如顺治的孝惠皇后住在宁寿宫,乾隆的孝贤皇后生前住在长春宫。

在明朝,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九间房宽。原来前门中间开了,有什么东西温暖了亭子。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在坤宁宫自缢。

清朝重建时,除东西两端两个通道外,按满族习俗,正门开在东一个,菱形格子窗改为直格子窗,大殿西部改为三面圆形炕,使此殿内外装饰有别于其他宫殿。坤宁宫西端的四个地方被改造成了祭祀神灵的场所。把东边第三个门的门打开,改成两个相对的门。在入口的对面有三口大锅,用于献祭烧煮肉。每天早晚都有祭祀神灵的活动。在大祭祀当天和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皇帝和皇后亲自祭祀神灵,包括15-16释迦牟尼、关云长和蒙古诸神的画像。每逢重大庆典和元旦,女王也会在这里举行庆祝仪式。

清代,坤宁宫东端的两间房是皇帝的婚房。房间的墙壁用红色油漆装饰,天花板上挂着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门,西门、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均饰以金漆双喜字,寓意出门见福。新房西北角,有一张龙凤床。挂在床前的窗帘和放在床上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绣的,上面绣着100个表情各异的孩子,被称为“百子帐”和“百子被”,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皇帝结婚的时候会在这里住两天,然后他会住在其他的宫殿。如果先结婚再当皇帝,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所以清朝只有康熙、同治、光绪这些年轻皇帝用过这种新房。

皇帝的婚礼极其豪华奢侈。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皇帝载淳结婚,共花费1100万两白银。光绪十五年(1889),光绪皇帝载湉结婚。在国家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还是花了552万两白银。目前洞房内的装饰和陈设都是光绪皇帝结婚时的原始状态。

坤宁宫原陈列布局

朱家溍

坤宁宫是明清两代后妃的中宫。明朝皇帝住在干青宫,所以坤宁宫是皇后的卧室。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时,崇祯皇后(周皇后)在坤宁宫自杀。到了清代,因为皇帝的办公室从外院移到了内院的官员,寝宫移到了养心殿,坤宁宫就成了正式的中宫。皇后可以住在六宫中的任何一宫,只在皇帝结婚的时候陪皇帝两天。清朝的皇帝只有即位后才举行婚礼,包括顺治、康熙、同治、光绪。根据《清惠殿》,可以确定皇后曾在坤宁宫居住,仅在康熙、同治、光绪三个朝代。此外,辛亥革命后,溥仪举行婚礼时也曾在此居住。

除了婚丧嫁娶,清朝的后妃们还会在元旦、冬季至日和她的生日(称钱球)带领后妃们迎接皇太后和皇帝,然后在坤宁宫休息,再升到交泰殿的宝座上,接受后妃们的祝贺。坤宁宫经常被用来祭祀神灵。每日早晚祭、春秋祭、祈福祭、十二月二十三日的灶祭,都在坤宁宫明室举行。

坤宁宫虽然基本上是明朝的建筑,但是到了清朝就大变样了。明代坤宁门位于清代顺真门。如今的坤宁门是明代名为“娱斋”的游廊,与御花园相连。至于清代坤宁宫的室内格局,完全按照沈阳故宫清宁宫的样子,保留了一些满族的风俗习惯。室内沿山墙,有一个前后檐相连的大炕,窗棂外贴着窗纸,炕上供奉着神灵,炕沿鼻柱上挂着弓箭,与明代坤宁宫的室内装饰当然不一样。

1959年,坤宁宫装修一新。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布局和显示依据。

坤宁宫共有九个房间,除了东西两个房间是过道外,室内共有七个房间。七间可分为三个单元,中间单元包括四间,是祭祀神灵和吃肉的地方;东边的一个单元由两个房间组成,即所谓的坤宁宫东暖阁,是坐的地方;西边的一个是存放佛教亭子的地方。

经过这样的整理,我们首先对材料进行了研究,如清朝善后处理委员会3月1925日公布的《紫禁城内物品清点报告》、内务部总库保管的坤宁宫陈设、乾隆年间编撰的《满清祭天祭神图》以及《清代教案》、《内务部行规》等清代官方书籍。结合这些资料,对坤宁宫过去的藏品进行了研究,然后进行整理。

东暖阁的展示

东暖阁的主要用途是皇太后的组合。清朝皇帝的婚礼奢侈浪费,内务部购买的物品费用往往是市场价的几十倍。室内布局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说明。我们在装修清帝婚礼的原状时,首先研究的是东暖阁的室内环境和固定装置。东暖阁有两间开间,前檐连着一个大炕,后檐上有一个木炕盖到地上,地上盖着两座仙楼。根据康熙四年礼的奏折,有“...这是慈禧太后的懿旨,中间离神幕很近。尽管第一个和第二个房间的间隔仍然在宫殿的中间,即嵇康北部”,显然,中间有一块“坤宁宫”的牌匾,第一个指的是一个有着煮肉锅的人,而第二个指的是西面的东暖阁的落地。还发现同治、光绪婚礼的所有文书都是按照康熙四年的案子处理的,说明这个北康从康熙开始就有此用途。从《清洁委员会对故宫的检查报告》第二卷(坤宁宫部分)可以看出,此炕范围内有“紫檀雕龙凤炕若干两,紫檀雕龙凤双喜台灯两对,红毛料炕盖一个,黄炕席一个”等物品。婚礼要用双喜台灯,平时和婚礼要配龙凤炕。至于黄色的炕席,只是平时的铺垫(这个炕席已经不存在了)。按照清代宫廷陈设的惯例,每个地方的陈设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逢年过节才装的,包括一些绣锦炕垫、褥子等杯具。它们有的存放在皇宫里,有的存放在楚光分部的专用仓库里。至于不常用的地方,陈设一点都不齐全。虽然故宫检查报告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但不能受其限制。比如在坤宁宫的所有原始物品中,没有一个适合这种北方炕的炕褥。我们在仓库里找到了一个和这个北方炕一样大的炕褥,炕褥里有一块布,上面写着“东暖阁康贝”。从材质花纹和款式等方面可以断定,这种炕褥是清末的产品。同时,我们选择了两张同样款式的红绸绣百子图大床垫,刚好适合炕桌两侧前檐炕的大小。这三个床垫可以展示当时的婚礼。

道光十五年至宣彤二年,不同时期的坤宁宫东暖阁陈设共七卷。可以看到,东暖阁的陈设前后变化不大,除了一整套的被褥、窗帘、地衣和有红绣、龙凤、双喜、百子等图案的喜庆灯笼。展示档案中的大部分物品与清理委员会检查报告中的条目一致。如大炕前檐东西壁上的蒋廷锡、古泉画像,案上的白玉盘,珐琅彩炉瓶盒(底部有乾隆年间制作的坤宁宫第一十字),镶玉如意的紫檀木(柄上有乾隆隶书嵌坤宁宫金文),案中的潮州扇,玻璃方镜, 墙上挂着的雕漆痰盒、竹笤帚和钥匙口袋,从道光到宣彤。 虽然这些项目不像显示文件中的项目那样集中有序,但它们仍然存在。这些展品与几份史料进行了比较,它们之间没有矛盾。

有时,材料彼此不一致。比如关于北墙东的一个炕,《故宫审察报告》和《陈设七卷》中的记载就不一样。前者说是两席,后者说是“紫墙中的王座”。但我们认为,最初的陈列应该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陈设上以满座的形式出现,所以虽然在《故宫清查报告》中有准确的记载,但有溥仪占据皇宫时拍摄的照片为证。主席依旧设置,北墙上恢复了坤宁宫题词的挂屏,几本书和陈设(根据历年陈设,有《盛京图》、《历史讲义》、《静生斋法贴》等书和陈设。这明显是给皇帝看的)。还有一些项目没有包含在显示文件中,检查报告中记录的项目及其部件符合日历情况。比如沿炕的鼻柱大铜钉上挂着一个弓箭包。虽然不是为了实用,但是和坤宁宫很多从实用物品变成实用物品的象征性陈设很协调,所以还是放了起来。

在明亮的房间里展示

明代的原始陈列有两个方向:一是展示白天不活动的状态,二是展示各种祭祀神灵的仪式之一。现在显示器属于后者。在各种祭祀仪式中,从你所掌握的对象的角度来展示日常的早晚祭祀是合适的,但早晚祭祀不能同时进行,所以只展示晨祭。而且晚祭一般在北炕上,陈列的物品也可以同时存在。

祭祀仪式的布局:故宫博物院一次性陈列的坤宁宫祭祀仪式有一个普遍缺陷,即既不在白天,也不在祭祀仪式期间。现在的布局是根据乾隆十二年原坤宁宫的定期祭祀仪式、坤宁宫的定期祭祀辞、神祀器数和神祀器数、天祀器数的记载。有些物品损坏得无法修复。比如“红补丁的金缎帘”和“背景灯的蓝绸帘”腐朽污损,那么原作保存下来,用复制品展示。

还有一些陈设,如:用红漆包裹的省猪(即杀猪)桌。按照系统应该有两块(因为同时杀了两头猪),但是在藏品中只找到一块。原因是辛亥革命后,每次都是用一头猪,所以很多年只有一张包着红漆的桌子。据《满清祭祀大典》记载,朝中神灵供奉的供品有释迦牟尼(在快金阁)、菩萨、关帝(神像轴挂在神灵的门帘上),现在只有一轴关帝。按《满洲祭仪》“太监毕思祥撤菩萨像,关帝像在中”,然后开始杀猪。眼前炕前摆着两张高桌,上面摆着银木的猪槽。从供奉的顺序来看,说明猪肉放上去之后,菩萨像当然已经撤了。所以在祭神的展览中,关帝的塑像只挂在神幕的中间,与炕前的银木槽相吻合。

据《满洲祭祀大典》卷二《晚祭之神》记载:“木日罕神自西依序献于架上,画像神置帘中,蒙古神置左,皆在北康之南。”在第六卷《器形图》献给黑漆座古神的图式和各种文献中记载蒙古神在底。由此可以断定,原藏于康贝的两尊黑漆坐像是蒙古神祗。《清稿礼》第四章解释,坤宁宫晚祭辞中“卡顿诺彦为蒙古神”,所以这两个偶像现在被命名为卡顿诺彦。黑漆抽屉柜里有一个供晚祭用的画像轴,马上就是一个画像神。内容是七个盛装的女人坐在椅子上,上面是两只飞来的喜鹊,下面是两个清朝衣服的支持者。晚礼有“丹娜代会”,《清稿礼》、《朝宫史》解释丹娜代会是七星祭。这幅画像是七个女人,可能是丹娜黛慧。至于穆里汉,估计可能是一个牌位而不是画像,收藏中也没有发现这件物品。

烹肉蒸饼锅的灶具布局:这部分位于正房东边第一间的南隔断(也就是对着门的那间)。炉子上有三口大锅,两头猪各一口,另一口用来蒸和切蛋糕。

灶北窗台上挂着煮猪用的铁钩子、勺子、铲子,窗台上放着照明用的铁灯和木蜡桌。在东墙上,有一块“东厨主厨位置”的木牌。在隔断外面,靠近东墙的地方,放着两个净水用的瓷缸,放在红漆缸架上,两个缸架之间放着一块圆石头,叫做“制饼石”。按照《满洲祭》第五卷的解释,做饼是“用小米蒸饭,放在石头上,用木锤砸”,是一种类似粘饼的食物。

关于皇位的安排,《小婷杂记》载:“元旦、中秋、新月初二,大内在坤宁宫大祭神灵。秦派内外诸侯、贝勒、辅臣、六部大臣吃祭神之肉。坐北朝(指皇帝)……”《小婷杂录》的作者是乾嘉时代的人。我们可以知道,在那个时代之前,皇帝坐的是南窗大床,朝北。据曝光简述:“坤宁宫一年三次吃肉,众官大臣都在(据:指大祭祀,与每天只有几个侍卫参与吃肉的情况不同)。两宫祭神后,太后坐北床,皇帝坐南床。太后不坐,皇上坐北床。”从这份材料中我们知道,在同样的时间和光年里,除了在南床上安装了一个带床垫背枕的王座外,在北床上又增加了一个。这个展览就是这样安排的。坐北朝南的那一座,原来是在正房,后来通过文史馆梁衡先生提供的照片查了一下,改成了西边的那一座。南北宝座还有两个青铜座和两个羊角灯,也是参照照片布置的。

总之,坤宁宫原始状态显示的时间,包含了整个清朝。东暖阁里具体展示了同治、光绪年间的婚礼情况,但也不排除甘家遗留下来的陈设。到了明代,祭祀神灵的状态才具体表现出来,这是自从有了祭祀神灵的活动,坤宁宫的原始状态。同时也不排除同治后有南北两席相对的情况。我们从能找到的所有可靠史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还原原地历史上积累的室内陈设。这次展示的是故宫中路从太和殿到坤宁宫的原始布局。这种展示方式是否正确,希望得到各方指正。

①见“明季北略”。

②见翁文恭《共工日记》。

③见《宫史》。

④见“清朝的例子”。

⑤参见《论陈元的知识》。

⑥见乾隆《御制诗集》中的坤宁宫碑文。

⑦我们特别邀请了文史馆的梁衡先生来院点评。恒先生曾经是清朝的侍卫和统帅。那几天,他隔几天就在月华门住。他说:“从留宿之夜到五更,每天晚上都听见有太监在干庆门喊‘请大人吃肉’。当时的成语是‘叫肉’。打扫门的侍卫都进来拿坤宁宫门口的肉。当时我是易立达(满清班的班长),值班的有六个人和卓勤(也就是警卫管理蒙古翻译)和泰医院。进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从南窗拿一个毛毯垫(白心红边)。地下有一盏伊灯架(现在还在坤宁宫)。放下灯前的席子,朝西磕头坐下。有太监拿出一块四四方方的肉,另一个人在盘子上撒了一把细盐,用手撕。吃完盘子,一个太监接过来,他要还可以再要。”这是他每天关于吃肉的谈话。

⑧据梁衡先生说,同治婚礼时,内务府主任唐郎曾开价十万元,买一个价值只有几千元的紫檀木龙柜。

⑨有些器皿只有在举行祭祀时才展示,平时则撤回,有些则是固定的。

根据梁衡先生的口述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