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家是谁?

1匡衡,西汉著名经学大师,出生于东海县成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宽滩村)。匡衡小时候渴望学习并努力工作。据《西京杂记》记载:“读书不点烛,邻居不捉烛,恒戴烛引其光,以书映其光读之。”匡衡不仅刻苦学习,还说《诗经》有独到的见解。当时有句话:“不说‘诗’,就来这里。匡说,“诗”帮助人们理解。做了几年的小傅,多次向皇帝请教,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国家大事的研究和讨论。他据经答对,说是合法正义,深得元帝信任。赵建三年(公元前36年),出任宰相,封安心,辅佐皇帝,担任宰相处理国家大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匡衡与同事疏远,被弹劾,被贬为庶人,回到家乡,没几年就死在了家乡。

沈括(1031 ~ 1095)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103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051年冬,沈括父亲去世。按朝廷规定,他成为江苏海州沐阳县主簿(县令助理)。几年后,因修建水利工程有功,1055调任东海县令代理。1061被任命为安微宁国县令。1064入考。65438年至0066年入京(开封府),在国家赵文馆从事图书编辑校对工作。有许多书对人们来说很难看。他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没日没夜地刻苦学习,几年后知识进一步丰富。直到1074,任京都监,军器监,翰林院学士。他思想进步,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1085年,因政治冲突,离京到秀洲(今浙江嘉兴)编《天下郡县图》。1087手稿完成后,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当时他58岁,在那里买了一个花园。据说这和他年轻时梦想的地方很相似,所以他把它命名为“孟茜公园”。在这座花园里,他用晚年的全部精力完成了中国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巨擘孟茜·毕谭。毕升,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及其发明活字版的过程,除了《孟茜笔谈》中沈括的记载外,再无第二份文献。

沈括只说自己是一介平民,籍贯、身世根本没交代。所谓布衣,字面意思就是没当过官的普通人。之前对毕升的职业有各种猜测,但最靠谱的说法是毕升应该是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刻技术的人才能成为活字的发明者。由于毕升长期从事雕版工作,他发现雕版最大的缺点是每本书都要重新雕版,不仅耗时长,还增加了印刷成本。如果换成活字版,刻一副活字就可以印任何一本书,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做活字的工程更大,但是以后印刷书籍还是很方便的。正是在这种启发下,毕升发明了活字版。

关于毕升的籍贯,沈括也没有说明。我们只知道毕升死后,他制作的泥塑被沈括的侄子收藏。从这一点,我们推断毕升和沈阳要么是亲戚,要么是近邻。沈括是杭州人,毕升也可能是杭州人。杭州当时是雕版印刷发达地区,这里发明活字印刷术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说毕升的后人因用活字泥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牵连九族,侥幸逃脱的改姓田、万。如今当地虽有一个叫毕家铺的地方,田姓、万姓也不少,但没有毕姓。

宋,1587 ~约1666,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奉新(今江西)人。从小聪明,熟读经典和哲学家的历史,爱好农业、工业和天文学。万历四十三年(1615),乡试。

崇祯七年(1634)至十六年,任江西分宜县甲骨文、汀州府官、亳州知府。明死后,他辞职隐居。他一生官职低微,学识渊博。他写过十多种作品,涉及自然、人文、军事等内容。崇祯十年出版的著作有《天工开物》、《齐论》等五种。《天宫吴凯》明版共分三卷,***18章,约53000字,附图123幅。至今已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堪称经典科技的世界名著。《贾冰》一书第16章阐述了弩、箭盾的选材、制造工艺、检验标准和使用方法,硝石的起源、性能和提炼方法,火药的成分、种类和用途,火器的种类、形状、结构、性能和用途。《论气》是一部自然哲学著作,其中“气之声”一节详细描述了“冲击波”的产生和杀伤现象。死于康熙五年(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