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汉都单名,如刘邦项羽,但其前后朝都二字名呢?

中国人对起名字很重视,不管是人名还是地名,对会让人不舒服的名字从内心抵制。孔子说过一句话:名不正言不顺,这句话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非常大。

翻开中国历史,看到古人的名字有单名,也有复名,比如春秋时期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是复名,战国时期白起、李牧是单名,秦汉时期刘邦、项羽,三国时期曹操、刘备都是单名,唐宋李世民、赵匡胤又是复名。而到了现在,单名不常见,多是复名。可见,单名、复名在各个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

为什么古人取单名比较常见,如项羽、刘邦,曹操、刘备,现在却很少见了呢?

一、先秦时代,单名、复名均常见

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久远的时代里,中华文明对于命名井没有什么禁忌,单名与复名都很常见,而且也没有单名为贵、复名为贱的规矩。当时很多君主或首领的名宇字都是复名,传说尧名放,名重华,大禹名文命,而其后代的夏王也多见复名;商王以天干为名,均为复名;周天子和春秋诸侯也多是复名,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郑公寤生、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

二、秦代,避讳成为刚需

秦国一统以后,对于命名之事依旧与前人无二,单名与复名没有太大差异。但不同的是,秦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始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天威神权,下令国民起名字必须避开皇帝的名讳,这条规定后世一直沿袭。

三、汉晋时期,单名独霸江湖

从汉代开始的,单名开始独霸,复名难寻踪迹。两汉23位帝王除刘弗陵、刘箕子(刘衔)二人,21位为单名,三国诸多风流人物,更是难以找出一个复名来。自此,皇室如此,上层人士更是趋之若鹜,单名成为社会风尚。

东汉(25-220年)、三国(220-265年)时期约有240年左右,如果再加上三国归于统一的西晋(265-316年),这一阶段约占300年。从中国姓名史考察,这300年是中国人盛行单名的高峰期。

为什么这一时期单名特别多呢?对此现象,古今论者意见不一。

一般解释为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复古改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所致,但这解释并不合理,单名在此之前已经盛行。

皇帝取单名,主要是避讳的缘由,“以二名难讳故”。避讳起于西周时期,凡君主与尊长的名字不得直书或直说,必须用其他方法回避之,如果皇帝取复名,需要避讳两个字,取单名则少一半这也是为方便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