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恭亲王奕欣要在临死前告诫光绪要远离康有为?
1898年5月29日,夜晚正悄悄地吞噬着残余的光明,原本就有些闷热的天气,让这个夜晚更加沉郁。此时的恭亲王奕欣气息奄奄地躺在榻上,无论有没有准备好,他都要去迎接这最后的时刻了。
他有些放不下自己辛辛苦苦耕耘了一辈子的大清国是,他也有些担心,害怕后来者会将他所做的一切都毁于一旦。他将前来探望的光绪帝叫到床前,作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叮嘱:?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请皇上慎思,不可轻信小人。?
病床前的烛光轻轻地摇着,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喊,将整个黑夜的平静都彻底地撕碎了。一代名臣恭亲王就这样在担忧与不舍中走完了一生,享年67岁。
恭亲王奕欣的一生是传奇精彩的一生,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他曾一度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那么就是这样一位肱股重臣,为何要警惕光绪帝要提防康有为呢?这得从恭亲王的一点一滴说起。
1833年1月11日的午夜时分,一生啼哭让时值天命之年的道光皇帝格外欣喜。这个啼哭的娃娃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奕欣,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因为生的天庭饱满,惹人喜欢。所以道光就给他起名字?奕欣?,?欣?者?欣?也,也蕴含着道光皇帝的欢喜和厚望。
少年时期的奕欣就表现得?生而颖敏?,他记忆力很强,师傅每天交的诗文常常能?少读而成诵? 。所以十分得到道光皇帝的喜爱,他一度有将奕?作为接班人的意愿。在师傅的调教下,奕欣能文能武,不仅精通儒家经典,也是有着一身的好功夫,可以说在当时的诸皇子中无出其右者。
奕欣在少年时与皇兄奕詝争露锋芒,但是在最后因为道光皇帝觉得奕宁仁孝宽厚,可以让他身后安心,而奕宁虽然才干一流,但是锋芒毕露,德性涵养不足。所以道光留下了著名的?一匣两谕?,喻中明确指定? 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 皇六子奕欣封为亲王!?
道光皇帝特意将奕欣封为亲王,而其他皇子均未提及,大概也是为了弥补对奕欣的愧疚吧。后来,咸丰皇帝登基,奕欣也终于被册封为恭亲王。
咸丰皇帝虽然给予奕欣名爵、豪宅,还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就是不给他参与政事的机会。因为之前争夺储君之位,所以权利和利益就一直被摆在了手足亲情之上了。
不过,风云激荡的时局还是给了这位恭亲王走上政治舞台的机会。恰逢南国狼烟遍布,满朝文武面对太平军的熊熊之势惊慌失措。此时的咸丰皇帝终于想起了他那位文武兼备的弟弟了。所以在1853年,他任命奕欣负责京师防务,对抗即将来犯的太平军。而后,咸丰又进一步任命奕?为军机大臣,总揽军国大计,他出任军机大臣那一年只有20岁。
此时,恭亲王算是第一次真正的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奕欣也算是不辱使命,他重组军机处,一扫之前萎靡不振之势,然后又迅速扑灭了太平天国的讨北军。但是?飞鸟尽,良弓藏?,咸丰皇帝一方面高兴恭亲王保卫了京师,另一方面又害怕大权在握的弟弟功高盖主。所以就找了理由,将奕?重新变回了一个闲散亲王。
不久之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城。咸丰皇帝仓皇北逃至热河,一时间狼狈不堪。但是他没有带上弟弟奕?一起走,而是让他在京料理残局。当时的北京城战火连天,危机四伏,留下其实是极度危险的,从中便可以看出咸丰皇帝用意何为。
然而,没想到奕欣和洋人打交道十分有门道,他与洋人? 不惮接对 ?,力促和局。虽然是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来换取的和平,但是在一众文武看来,奕?就是他们眼中的救世主,因为他保住了北京城,保住了每一个人的官位和荣华富贵。
通过议和,奕欣的政治资本不断扩张,咸丰皇帝又一次警觉起来。当时一度形成了以奕欣为首的实力集团?京师派?和以肃顺为首的实力集团?热河派?,在咸丰看来,他当然是支持肃顺的,因为这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年纪轻轻的咸丰皇帝因为长时间的纵情淫乐,没来得及大展宏图就突然病危。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年仅31岁。他将这偌大的江山,留给了他6岁的儿子。咸丰皇帝死后,?京师派?和?热河派?关系更为紧张,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为了防备奕欣,咸丰皇帝在临死交代后事时,拒绝摄政王祖制,并且将其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列。
但是,时势造英雄啊!历史注定了需要奕?登台。1861年11月,震惊中外,而且影响了整个大清国势走向的?辛酉政变?爆发。慈禧太后联合奕?,将整个肃顺集团摧毁,一举改变了大清的权力中枢结构。
辛酉政变后,? 恭亲王奕欣著授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 ?,外加上他之前就已经掌管的总理衙门。此时的他,已经走到了权力的巅峰。于是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洋务运动兴起。
他将总理衙门改成了总览?新政?,包罗万象的洋务衙门,一举使其从外交部门变成了权力中枢。奕欣在内得到了重权,在外又受到了列强的扶植和支持。在辛酉政变后,侵略者们都十分高兴,因为奕?的上台将会使他们的侵略之路少了许多麻烦,也会让他们更容易攫取在华利益。
这个被人嘲讽为?鬼子六?的恭亲王,也的确在和洋人的交流中鬼点子众多,但基本都是靠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得一时的安稳。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换约以来,事事皆推诚相待?。但是这里的推诚根本不是双方的推心置腹,而是中国单方面地把自己的东西拿给人家,把人家抢劫犯当成座上宾。
虽然奕欣媚外,亲近列强,但是也不能就此否定奕?的功劳业绩,他毕竟也是为晚清的改革和中兴作出了巨大贡献。洋务运动也是成就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上的多个第一,在这其中,恭亲王奕欣都是功不可没的。
后来,奕欣和慈禧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铁帽子王也没有战胜慈禧,终于在1884年甲申易枢。在此之后,这位敢跟慈禧叫板?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职,不能革我皇子 !?的恭亲王,再一次跌入人生的谷底,从此赋闲达十年之久。
奕欣和慈禧***谋国事20余年,他深知这个皇嫂的野心之大,嗜权如命,所以他在被罢黜后,悲观至极,发出了我大清要亡于方家园的惊呼。
1894年,甲午海战让无数人为之辛苦奋斗了30余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那一刻,奕欣更是痛心疾首,不能自已。这比他当年被罢免一切职位的时候 ,还要让悲痛万分。他不惜以出卖国家利益,在洋人面前唯唯诺诺而换来的洋务发展,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这让他真的难以接受。但是,事已至此,他也是无力回天了。可他仍然对国家的发展抱有极大的责任感,因为这都是他们家的江山。
甲午海战之后,维新变法的思潮不断酝酿。而身为稳健的政治派,奕欣断然不能接受康梁他们改变国家政治体制的激进改革做法。他对君主立宪制十分抵触,而且对康有为本身的为人之道也是十分不满,这是他阻挠康有为的根本原因。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一些不动摇国本的改革,他也并不是都全部否定,所以他并非全然的阻断新政,而是不信任康有为。
奕?告诉光绪皇帝,大清王朝确实有些地方需要改革,但只能是在既有体制之下的改革,不能涉及根本,否则将会使国家崩坏,乱作一团。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折?伏愿我皇上敬天法祖,保泰持盈,首重尊养慈闱,以隆圣治,况值强邻环伺,诸切隐忧,尤宜经武整军;力图自强之策。至于用人行政,伏望恪遵成宪,维系人心,与二三大臣,维怀永图。?
奕?死后仅仅13天,光绪皇帝就迫不及待地颁布了实施新法的昭告,可怜的奕?用自己一生的政治经验也没能说服光绪。
最后,改革在血腥中仓促落幕,奕?最担心的内斗争权还是来了。后来的晚清朝政更是一片混乱,大清在风雨漂泊中慢慢走向了自己的坟墓。
奕?作为晚清帝国的重要支柱,为了支撑大清,他有过丰功,也有过大错。是非曲直,每个人心中都自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