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代表了吴承恩的三教观,体现了他“三教合一”、“三教并行”的思想,对吗?

《西游记》代表了吴承恩的三教观,体现了他“三教合一”、“三教并行”的思想。更准确的说,或者更客观的说,《西游记》把佛、道、儒融为一体,然后解释了佛、道、儒之外的一些概念。

这种“三教合一”,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追求,应该说是《西游记》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特色。比如《美猴王》里的第一个师父就是菩提。他住在牛河州的神仙窑洞里,那是道教气候,但他的道名是菩提,他叫菩提。

所以这是佛教和道教的结合。他不仅是佛道的结合体,他给孙悟空起名的时候也是一个结合体,兼容佛道。他给孙悟空取名“孙”,“孙”当然来源于猴子的名字,但猴子不姓颜。先不说了,这里涉及到很多其他题外话。

让猞猁改姓“孙”,他说:“孙是一个子孙,一个儿子,一个家族,叫孙,繁体字,一个儿子,一个家族,这就是孙。孩子,孩子和男人;子,是公的,孙悟空是公的。领带,婴儿精也,像婴儿一样。所以符合婴儿的理论。”

这种理论是以婴儿为基础,讲的是一颗纯洁的孩子的心。这就是道家思想。而“悟空”却悟出了四者皆空,这显然是佛教的开端。所以孙悟空的名字也是兼容佛道的。

扩展数据:

吴承恩与明代前七子同时代,文学思想与他们相近。吴承恩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吴承恩的洞察力非凡。他既看到了当时文坛的弊端,又跳出了复古主义的圈子,独树一帜。在诗文创作上,他超越了前后七子,在文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从现存的240多首诗、词、障、赞来看,吴承恩的诗除了一些属于娱乐性的障、赞之外,是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的。二郎寻山之歌是他精心构思的上品。虽然是题跋诗,却在二郎神寻山捉妖的神仙故事的幌子下,揭露了当时“五鬼”“四凶”的黑暗现实。

这和西游记中歌颂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英雄气概和精神特别相似。这类似于宗琛的《刘一樟树》对官场肮脏和官员腐败的揭露,以及作者对现实敏锐细致的观察。

参考:百度百科-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