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罗华庚的的故事

1、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

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

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

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

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2、华罗庚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

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1964年初,他给 *** 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同年3月18日, *** 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3、父亲华瑞栋,开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老祥40岁得子,给孩儿起名华罗庚。

这“罗”者,即“箩”也,象征“家有余粮”,又合金坛俗话“箩里坐笆斗——笃定”的意思。

“庚”与“根”音相谐,有“同庚百岁”的意味,也同时表示着“华家从此有根”的意思。

4、华罗庚上初中二年级时,教数学课的是法国留学生王维克。

有一次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过了好半天, 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

王老师用眼扫视全班时,大部分学生都低着头,害怕被老师喊到。

只有一个学生在桌上用笔紧张地算着。

过了一会儿,这个学生果然举手要求回答了。

他大声说:“是二十三。”王老师问:“大家说他回答的对不对?”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同学们只是惊奇地看着站起来的那个学生,他就是华罗庚。

王老师说:“他答对了。”接着老师告诉大家, 这是我国古代算学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在楚汉之争中,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还用这个方法点兵呢!西方数家尊称它为“孙子定理”。

王老师表扬华罗庚是个好学的孩子,前途不可 *** 。

5、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

华罗庚初中辍学的学历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