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鬼文化的内容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关于鬼的传说。凭借历史上的传说,以鬼为媒,大做鬼的文章,充分开发利用鬼文化,发展旅游业,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恐怕只有鬼城丰都了。
丰都位于重庆下游172公里的长江之滨,面积2901平方公里,人口78万,是重庆辖属的一个县。相传汉代王方平、阴长生在丰都名山修道成仙,后人讹传此地为“阴王”,即阴间之王所居的地方,以讹传讹,丰都名山便成为传说中人死后的归宿之地,“鬼城”由此得名。唐代诗人李白在丰都留下“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的诗句,使丰都鬼城之名远扬。《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神仙传》、《喻世明言》等众多古典名著,尽情渲染,使丰都越发神秘、怪诞。“鬼国幽都”、“阴曹地府”盛名相沿,名播宇内。
丰都虽处长江之滨,有着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由于物产不丰,交通不便,“小农型”的农业经济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被列入“贫困县”的行列。1986年,行政部门提出举办“丰都鬼城庙会”的设想,打“鬼”的主意,恢复和发展阴曹地府一整套景点和与之相陪衬的人间天堂,围绕这些景点的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把具有鬼文化特色的工艺、食品、雕塑、建筑、针织、陶瓷、服装、印染,及戏曲、音乐、电视、电影等提到议事日程,借民俗文化为媒招揽天下客人来丰都旅游,达到繁荣文化,振兴经济的目的。1988年3月18日,第一届丰都鬼城庙会在丰都隆重开幕,“鬼城庙会”像一颗氢弹爆炸,在四川、全国形成众说纷纭的冲击波。丰都人坚持以“鬼”兴县,发扬鬼文化的精华,剔除鬼文化的糟粕,使丰都鬼城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繁荣的旅游业成为城镇建设一股强大的动力,同时也促进了经贸交往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近十年来,鬼城丰都已接待海内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0多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已成为全国旅游百强县,县域经济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李学亮摄影报道
丰都,中国唯一一个称自己为“鬼城”的地方。在一个将死亡视为莫大禁忌的国度,这是一个奇迹。
曾经在逐利冲动驱使下,丰都“鬼城”以鬼文化为噱头,凸显阴森、残忍、血腥的“阴曹地府”,最终因封建迷信陷入泥沼而饱受非议。而今,这个全国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面临生存危机。
危局之中,丰都寄望于靠建仿古镇来实现旅游产业的崛起。然而,当“鬼城”不再谈鬼,剥离了鬼文化之后就显得难副其实。
一段延续千年之久的传统文化,将面对生死抉择。
走向没落的千年“鬼城”
刚刚落幕的第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上传来消息:总投资5亿元的丰都名山古镇即将在“鬼城”开建。好消息并未让丰都名山旅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蒋晓川有太多的兴奋。
站在鬼城名山景区办公室门口,蒋没有丁点好心情 放眼望去,门可罗雀的景区大门口,检票员在一边扎堆聊天,空余巨大的门柱突兀地立于偌大的入口处。
双手反背,来回踱步数圈。蒋强迫自己坐回椅子,双手用力抹把脸,从抽屉拽出近年游客人数统计表。看不下三行,“啪”一声又被他重重合上。
2007年:游客人数52万;2008年:游客人数38万;2009年:游客人数43万。这样的游客人数曲线图,让他没法不上火。
1982年,在“旅游”尚未走入寻常百姓家时,“鬼城”景区就被国务院审定为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当年同列此榜的,几乎全是千年历史的文物级景区。
2001年,当旅游热开始兴起之时,“鬼城”已成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同获此殊荣的景区,仅有3处。
2007年,旅游景区遍地开花之际,“鬼城”已是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这一次,全国仅有15个景区金榜题名。入选地均是泰山、庐山等具有民族文化符号的圣地。
逝去的时光并不遥远,当年曾领跑一时的丰都鬼城景区,如今不仅追不上国内同伴的步伐,甚至跟不上重庆市内的后起之秀。
曾经的辉煌反衬着如今的寥落。蒋晓川不时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鬼城”庙会时万人空巷的盛况,而如今,他只能凭吊门前朱颜如洗的雕栏玉砌。
“鬼城”文脉:
从宗教圣地到华夏文明
对丰都而言,在中国的宗教史、文化史、民俗史和考古史上,此地都隐藏着令人震撼的历史绝响。
丰都历来有“阴曹地府”、“鬼国京都”之名,民间传言汉朝方士阴长生、王方平在此修炼成仙,后人附会“阴、王”成“阴王”,丰都也就讹传成“阴都”。
这段看似荒诞的起名之源,却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遥相呼应。东汉刘向所著《列仙传》、东晋葛洪《神仙传》均载:汉代王方平、阴长生均于丰都平都山白日飞仙。
令考据学家倍感兴趣的是,传说中的这二位得道高人,并非虚构人物,而且他们在中国历史上还颇有来头。他们中一个是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阴氏之曾祖,一个是汉桓帝的朝中散大夫。甚至,“沧海桑田”的成语典故也出自于此。
此后,道家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公元198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之孙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始为道教的传教中心。
丰都作为宗教圣地被推上历史舞台。
鬼城之名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平都山,吸引着四方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苏轼、杜光庭、李商隐、陆游、蒲松龄 一个个中国文化史上声名远播的重量级人物来此登山览胜,赋辞题诵,在此留下了绵延不绝的文脉。
久受辞赋浸润的平都山,终因苏轼“平都天下古名山”的诗句,改为“名山”沿用至今。自此,丰都脱胎换骨,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自周朝即建“巴子别都”的丰都城,极盛时期大型道观寺庙达75座,集道、佛、儒各种文化的塑像、殿宇、亭阁和牌坊数以千计。
这引来了四方信众,以及追随而至的贩夫走卒。
1993年从丰都老城148座古墓出土的十万件文物中,数十种陶俑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文化场景,有力佐证了丰都多元的民俗文化。
“巴渝神鸟”,这个曾轰动中国考古界,后来被定为重庆市象征物的神秘文物,正出土自丰都袁家岩。
激动人心的发现随着考古学家手上洛阳铲的挥动,仍在继续。1995年前后,丰都高家镇、烟墩堡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一举将丰都乃至三峡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十几万年前。
当时的中科院考古队队长卫奇教授在紧急抢救报告中写道“该遗址 是认识三峡地区文物的窗口,是研究我国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古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料。”
最终,烟炖堡遗址被评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考古界的***识是:这是“在长江流域打开另一部可与黄河流域相媲美的 中国二十四史 。”
丰都,承载着一段伟大的华夏文明。
逐利冲动下异化的鬼文化
激动人心的历史并不能抵御现代社会的逐利冲动,被“鬼城”之名浸淫千年之久的丰都尤其如此。
1988年4月18日,首届“鬼城”庙会举行,鬼文化一词首次粉墨登场。事实上,此类庙会明朝就有。不过当时只是信众自发进香的活动,要求安静而低调,甚至路遇熟人都不准交头接耳。
而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冲动赋予了首届“鬼城”庙会更为现实的意义,“以香火为本,以庙会为媒”为主导思想,经贸洽谈、物资交流成为庙会核心。
不过一位当年的参与者回忆,那不过是“一场闹剧”。整个场面感觉就像“一次史无前例的牛鬼蛇神大汇演。”
从1988年到2000年,这样的庙会丰都一年不落地举行了12届。伴随其间的,除了喧嚣,就是不断的质疑。
与此同时,一场重建“鬼国神宫”、“阴司街”的新“造鬼运动”蓬勃兴起。在开放包容的时代背景下,大家不再谈鬼色变。
文革时期,“鬼城”中颇具审美艺术和文史价值的庙宇殿堂和神像雕塑毁坏殆尽。而渴望将鬼神变财神的新“造鬼运动”,把十八层地狱中挖心、剖腹,下油锅等血腥场景一一展现,将悲惨、阴森、残忍、血腥发挥到了极致。
这样的演绎,很快招致当时舆论的强力抨击,以至于当时的丰都县委书记都不得不出面申辩: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鬼文化。
2001年,迫于压力,“鬼城”庙会更名为“中国神曲之乡民俗文化节暨鬼城庙会”,两年一届,10月举行。
此举意在借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比附丰都,用民俗文化替代鬼文化,同时弱化“鬼城”庙会。但与这“中西合璧”的盛会筹备同步的,是丰都不可抑制的“大干快上”冲动。
2001年6月21日,丰都花费5000余万元打造“十八层地狱”,终被责令缓建,补办环评手续。消息披露后,有评论激烈批评“别把地狱建在人间”。6天后,央视《焦点访谈》以《鬼文化还是鬼把戏》为题,严厉批评丰都“鬼城”大搞封建迷信。
可不到一周,丰都又宣布投资2.3亿元,对“鬼城”进行全新规划包装,造“鬼城迷宫”让游客亲身体验“地狱酷刑”,进浮沉街体验“生死轮回”,建世界最大阎罗王坐像等。
不计代价的惊人投入,最终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2008年8月,丰都公布总投资达7个亿的工程,打造鬼国京都主题公园。新华社率先披露此事,并与丰都国家级贫困县的身份挂钩,传媒猛烈炮轰丰都敬鬼神不顾民生。此事一度惊动中央。
当年9月11日,重庆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此番工程系企业行为,其中景区消落带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占总投资90.77%,景区改造等仅占9.23%。
事态虽最终平息,但丰都的鬼文化之旅似乎走到了死胡同。
“鬼城”的名号之殇
随后整整两年里,丰都“鬼城”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几近消失。一场猝不及防的寒冬就此到来。
“三次找央视做广告,三次被拒。听到 鬼城 像真遇到了鬼。”作为丰都县旅游局宣传科长,李庭福一度觉得自己应该引咎辞职。
令李觉得“引咎”的远不止央视避瘟疫般的封杀。曾遍布重庆主城大街小巷的“鬼城”旅游户外广告牌,如今几乎一块不剩,取而代之的是雪玉洞等新晋景点。
为打破营销困局,“鬼城”二字被更显隐蔽的“名山景区”替代,尽量避免敏感的“封建迷信”刺激外界。
压抑的氛围中,丰都对鬼文化的情感认同,也出现了微妙的蜕变。一位丰都县委常委谈及丰都鬼文化时,就三句话:“我不懂鬼文化。不信鬼文化。不谈鬼文化。”
面对此境,研究了半个多世纪鬼文化的范明吉老人痛心疾首:“急功近利毁了一块文化瑰宝啊!”范明吉,72岁,“鬼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鬼城”民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为了经济效益,不尊重历史,只知道胡编乱造。”规划控制不力,与丰都毫无关联的玉皇大帝也能建在“鬼城”;导游只顾胡诌让游客烧香拜佛获利。他称是眼睁睁看着鬼文化一步步被糟蹋的。
一个可资佐证的讽刺性事件可见当年“鬼城”编造之盛。“鬼城”名山声称“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诗句,是诗仙李白游名山后所写,不仅大肆向外宣传,还鎏金镌刻于名山山门牌坊两侧。
然而1993年,全国政协常委梁从诫造访名山时,发现李白这句诗被篡改了,原句为“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罗酆”是道教虚构的冥界所在,并非实有其地,且李白从未到过丰都,亦从没专为丰都写过诗。甚至于唐代丰都的丰写作“丰”,明朝才改为酆都。
不久,梁将这段文字公案写成批评性文章《话说“鬼城”》,刊于《东方》和《四川文史资料》。
但2001年梁从诫再访名山时,发现对联仍在,只将原来“李白诗句”等字去掉,成了一副“无名联”。
一时兴起的他,于当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九版《三峡看水》一文中再提此事,并戏谑“我想:这总比把李大诗人拉进贩假团伙要强一点,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改进吧!”
范明吉老人也举了一个鬼城忽视文化挖掘的例子:“到 鬼城 的游客可能都听过阴、王二人,但又有谁知道历史上真有其人?”
“导游都不知道!这是景区的耻辱,也是 鬼城 文化的悲哀。”老人愤言,想靠文化吃饭却不学不懂文化,这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
范明吉一语成谶。2008年全年,名山游客人数陡降至38万人,几成历史最低点
鬼文化渐行渐远
愤怒归愤怒,这个1958起就从民间传说、殿宇开始研究鬼文化的倔强老人,仍在全力以赴为鬼文化正名。他先后写下《分清真伪,把握本质,让鬼城文化大放异彩》等大量分析文章,试图将融合了道、佛、儒文化的鬼文化与封建迷信彻底廓清。
与此同时,丰都县委宣传部也于2009年组织大量专家学者,搜集整理海量文献资料,一气推出《映像丰都》光盘、《魅力丰都》画册和《神秘丰都》典故集。
在这些装帧精美的宣传品中,阴森、血腥、胡编乱造的骇人故事悉数被剔除,代之以《唐王添寿》、《东坡访鹿》等有据可考、发人深省而又优美隽永的传统典故,强调鬼文化“惩恶扬善,唯善呈和”的教化功能,正本清源。
然而,当民间和官方都在默契地为绵延千年的鬼文化寻找出路时,今年1月,一则消息打破了这种默契。消息称,“鬼城”景区将投入5亿巨资打造400余亩明清风格的仿古镇。
丰都县旅游开发管委会副主任熊子华证实,“鬼城”景区确实要建“长江沿岸最大的仿古镇”。具体规划是引入古代72行会,以及川东民俗文化等建立“传统记忆文献古镇”。
对“鬼城”景区是否将放弃鬼文化的问题,熊没有正面回答,称2007年鬼城已交由交旅集团整体打造。不过他表示,“鬼城”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休闲、度假”,因为这是国际趋势。为此,将投入1000万元建游客接待中心。
作为“鬼城”景区实际经营方,重庆交旅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蒋宗金坦承,单纯从旅游产品唯一性、独占性、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上讲,鬼城是绝对的优质资源。
但出于意识形态上的种种禁忌,目前鬼文化已是“高压线”。他无奈地表示,日常工作中,“鬼城”二字已从文件和讲话上消失。宣传营销上,集团也已无所适从。
基于此,集团只有另辟蹊径,希望通过建设明清仿古镇,拉动已大幅度滑坡的“鬼城”景区。蒋宗金承认,在可预见的未来,哪怕以后宣传营销“鬼城”,也得把握好“分寸”。
“鬼文化很难再成为丰都主角了。”曾是丰都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的蒋晓川语带落寞。
新城与历史的对望
“ 鬼城 景区一开始就没有找准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以至于后来亦步亦趋地跟风,反而丧失了自身特性。”同为旅游从业者,凌健对千年“鬼城”的遭遇感叹不已。
凌健,新加坡籍华人,长期从事国内外旅游战略规划设计,擅长文化型旅游区和生态型旅游区规划设计。
1997年,凌健慕名前往丰都“鬼城”。本以为可以见识中国罕见的道、佛、儒文化大融合的奇观,但景区以肤浅简陋的声光电设备,刻意营造的恐怖,令他大失所望。
随后,他索性独自在坊间寻访散落的文化遗迹。结果他发现,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保存有与鬼文化有关的年画、法器、书籍。
“为何不从民间征集这些带有强烈文化和历史符号的实物,汇聚成一个鬼文化博物馆或展览中心?”凌健说,假如真有这样一个去处,会吸引绝大多数国人前往参观。
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认可凌健的说法,在他看来,丰都鬼文化并不是一般的迷信,而是一种传统的中华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经过千百年才形成的,所有的文化来源都非常清楚,并非突然出现。
相反对于丰都“鬼城”目前改弦更张,建仿古镇的做法,凌健大呼危险。
他认为,且不论全国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的天然古镇已成海量。仅就重庆而言,40个区县中几乎个个都有古镇,有的还不止一个。
丰都盲目投入巨资,生造一个似是而非的仿古镇,很难吸引审美眼光日益提升的游客。加之丰都目前的旅游格局是过境游而非目的地游,更令这种休闲型旅游区前途未卜。
“丰都要复兴旅游,非鬼文化主题不可。靠人工堆砌的东西,不可能超越有千年历史的文化符号。”范明吉老人站在新城江边,遥望江对岸的鬼城,表情倔强而复杂。
落日余辉中,丰都新城与“鬼城”名山,似乎近在咫尺,却又被滔滔江水无情隔开,只能默默对望。